——记丹阳市人大代表丁金平
1994年,年仅29岁的丁金平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担任高楼村党支部书记,一个是做派出所合同制民警。怀着对农村工作的深厚感情,丁金平选择了村书记,这一干就是21年。当时,高楼村基础条件差,丁金平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村干部筹措资金,改善村里基础设施,通自来水,修水泥路,村里的面貌很快焕然一新。为了提高村集体收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村里创办了工业园,陆续引进了40多家企业,建设标准厂房3.4万平方米。经过20年的努力,高楼的村集体收入从1994年的2.4万元提高到了2014年的3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5800元。
富裕起来的高楼村,投入300多万元进行村庄环境整治,在村庄主要路口安装电子监控装置,为村民缴纳亮化、绿化费用和环卫保洁费,减轻村民负担。近年来,每年在民生事业上投入都在80万元以上。同时,对困难群众加大帮扶力度。去年,得知村里有一位村民不幸得了白血病,经村委会努力,多方筹集资金30多万,挽救病人。为了加强村班子作风建设,从2009年开始,他带领村干部为村里义务劳动,清洁道路、清理水沟、清除垃圾等等,每年人均义务劳动时间达60天,保持了村干部的亲民形象,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在他的带领下,干部工作劲头增了,群众人心齐了,各项工作更加顺利,社会更加和谐。近十年来,高楼社区没有发生一起信访。今年5月,在省纪委三解三促工作座谈会上,丁金平做交流发言,介绍了高楼社区的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