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风采
“四学四提升”代表典型事迹——记导墅镇第十九届人大主席团成员、白马村原党委书记徐锁柱
时间:2022-11-09 00:00:00  来源:  作者:

  今年九月,导墅镇第十九届人大主席团成员、白马村党委书记徐锁柱办理了退休手续,正式从农村一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办好手续的那一刻,他有一些莫名的失落和酸楚,但是片刻之后,这位朴实的农村汉子又抬起了头,他说:虽然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热情始终不能退。徐锁柱代表在农村基层虽然工作了已整整40个年头,一路走来,和千千万万的村干部一样,很平凡、很普通,没有轰轰烈烈的骄人业绩,没有惊天动地的优秀事迹,但就是这份朴实的代表历程和平凡的农村工作经历,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被这个代表打动了。
  一、坚持初心为本,扎根农村

  徐锁柱从1982年高中毕业,在当时的里庄乡里东村担任团支部书记,1986年担任里东村会计,1996年担任里东村支部书记,2000年担任古干村党支部书记,2004年担任白马村党支书记,2015年白马村党总支升格为党委,由徐锁柱继续担任党委书记。他说:从进入村委会上班的第一天开始,内心真的没有那么高尚,只是为了学一门业务,有一份赖以生存的职业,减轻父母的负担。在农村工作的40年,没有休息天,没有节假日,有奔波田头的劳苦,有发展经济的愁苦,有维护稳定的辛苦,甚至有不被理解的痛苦,但是,更多的还是看到自己村里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幸福,更多的是看到村里面貌变化的快乐,在农村工作的一个个感人的小插曲,坚定了自己扎根农村的信念,其实这40年来,徐锁柱的人生可以面对很多次选择,但是他始终没有选择离开。多次村组合并,可以选择进机关,但是他却选择留在了农村;顺利事业招聘,可以选择进机关,但是他却选择留在了农村;家人曾经反对,可以选择进机关,但是他却选择了农村。但是为了确保村里的稳定,徐锁柱选择了身兼两职,机关、农村一肩挑,也没舍得扔下农村的一摊子。直到55岁,徐锁柱已经在机关办理了内退手续,仍然一门心思地在白马村,和村两委的同志们一起并肩奋斗到正式退休。家人看到村里建成的一条条水泥路、看到一个个困难户生活有了着落,他们便理解了徐锁柱的选择,从而开始支持徐锁柱的选择。

  二、坚持民生为先,发展农村

  徐锁柱的代表之路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从乡人大代表到镇人大代表,还曾经当选为丹阳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现在是导墅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从最初当选那一刻开始,他的个人命运就已经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身上肩负的,不仅是光荣、更是使命。做一名真正的合格的人大代表就要在信念上一生一世地坚守,在能力上一点一滴地积累,在工作上一心一意地践行。而作为一个行政村的领头人,不仅要让村里富起来,还要让百姓的日子富起来,更要让百姓生活的环境好起来。这些年,徐锁柱代表就是这样将村书记的岗位和代表的履职结合起来,真抓实干,奋发作为,为白马村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白马村多次被评为丹阳市“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四星”先进党支部,徐锁柱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组织书记、优秀市镇人大代表。首先,围绕组织建设,夯实阵地基础。为了抓好党建促发展,徐锁柱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搭建党员教育、考核两个平台,强化“五事联动”主题党日和人大“四学四提升”活动这两个抓手,规范了村级学习教育平台,同时通过公开栏、宣传栏、代表联络站等建设,在党建有效服务村民、代表有效服务选民中找到了用武之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其次,理清发展思路,探索有效途径。几十年的农村基层工作为自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徐锁柱始终觉得,发展集体经济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责任。面对当前农民增收难、农村集体经济增收难的困境,徐锁柱结合白马的区位优势和农副业、工业特色,拓展思路,努力创新,学会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徐锁柱充分利用白马村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发展笤帚产业和苗木绿化,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他的引领下,白马村的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已形成本村特色。另一方面,徐锁柱注重做好“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工作。白马村原来的工业经济主要是以化工为主,在市委、市政府对化工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政策的过程中,几乎全部关闭。同时,受金融环境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几乎处于0上交的状态。近年来,徐锁柱充分利用现有的存量土地和厂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以工业化为支撑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使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2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20多万元,全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8000元。再次,重视民生改善,真正造福百姓。为了让每个村民获得幸福感,徐锁柱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注重民生事业,结合平时的走访、调研,了解基层选民心声,为民兴办了许多实事。近年来累计硬化了村级水泥道路6公里,安装了4.5公里的路灯亮化工程,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建设了3处篮球场和健康广场,1处老年活动室,1处居家养老场所,完善了群众活动场所,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清理了15个村民小组的用水塘和3000米的二级沟,既解决了农田灌溉中遇到的难题,又消除了洪灾隐患;改造和复垦荒废土地、鱼塘达90余亩,推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了土地集约化经营。为全村13户建档立卡户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全村的五保老人、重残人员实行了兜底保障。

  三、坚持勤廉为要,心系农村

  在农村担任村党委书记,虽然算不上什么干部,但是手中也握有一定的权力。徐锁柱始终牢记自己不仅是一名党员干部,还是一名人大代表,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应当做勤政、廉洁建设的模范。多年来,徐锁柱一直以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一村之长和人大代表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更非常珍视“代表”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务,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廉洁奉公,秉公办事。 一是在面对农村矛盾时,不厌其烦。当前农村,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矛盾尤为突出,而且,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加强,农民的民主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就导致农村矛盾越来越多。本人在处理农村矛盾时,能够始终站在百姓立场,客观公正调解,确保了一方稳定。二是在面对急难任务时,不畏艰难。农村工作的压力可以说是越来越大,263行动、文明创建、精准扶贫、社会维稳、疫情防控等等, 他均欣然面对、认真参与,尤其是疫情防控,为守好丹阳南大门的事迹还被收录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决战2020—人大代表在行动》一书。三是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不为所动。在处置一些农村工作、引进企业、征用土地过程中,难免会有送礼和吃请现象,但本人都严守“八项规定”从不越雷池半步。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的十年,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忘初心”。在汉语词典里,初心,就是出发时的目标、誓言或承诺,在瞬息万变的繁华世事中,初心常常被我们遗忘。不忘初心,需要的是坚韧、需要的是坚持、需要的是坚守,40年的农村工作,教会徐锁柱的,不仅是要坚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更要自觉做到自警、自重、自省、自励,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树立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