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是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却是漫长的一段路。在文化丰润、景色秀丽的江南小镇——丹阳市导墅镇,有这样一位市人大代表,他从丹阳市第十二届人大开始就当选为人大代表,至今已连任整整三十年。他曾是一名退伍老兵,他也是一位商界精英,他更是一名优秀代表。他,就是丹阳市人大代表、江苏佩尔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加伟。情怀,是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代表的情怀,是流淌在血脉中的群众情感,让我们撷取曹加伟这三十年来的一些片段,感受一下这位人大代表、退伍老兵、商界精英是怎样将“情怀”二字铺就成人大代表的永恒底色。
曹加伟的教育情怀
近年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尤其是在艺术教育上,城里的孩子们从小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兴趣培养,而农村很多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环境,将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中,让年迈的老人照顾,或者寄养在亲戚家里,自己出去打工。对这些孩子而言,由于父母很少过问、祖辈过于溺爱,长期失管,不仅耽误了学习,影响了性格,更别说艺术专长的培养。曹加伟对此不无感慨,他说:看到现在社会上存在的这些现象,内心很是纠结。不由得想到自己小时候,想读书,但苦于家境贫寒、条件限制,给自己的求学之路造成了终身的遗憾。他说,现在自己经济宽裕了,一定要为农村的孩子们做点什么。于是,曹加伟又多了一个特殊的职务——丹阳市佩尔艺校名誉校长,他情牵教育、关注教育的义举在当地传为佳话,一直影响并带动着导墅的尊师重教氛围。
一是注资佩尔艺校,让农村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2005年,曹加伟代表注资本镇的匡亚明小学,投入30余万元,与学校合作成立了“佩尔少儿艺校”,确立“以人为本、立美育人”的办学理念,开设书画、器乐等艺术教育,此后的每一年,他都出资10余万元,让农村孩子享受艺术的教育,与学校合力打造艺术教育的特色品牌。这十多年来,佩尔艺校被《中国教育科研论坛》、《现代教育报》、《镇江教育》、江苏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1000余幅师生书画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并几度飘洋过海,参与国际交流,相继被评为全国科教研先进集体、江苏省美术示范学校、江苏省美术书法科研基地、江苏省书法教育模范学校、江苏省美术教育模范学校、江苏省少儿书画辅导基地。
二是新建“琴联”文化园,让导墅人有自己的红色教育基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曹加伟独资兴建的2500平方的“琴联文化园”完成建设,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位于丹阳市导墅镇下琴村的“琴联文化园”具有“党员活动、代表活动、图书阅览、书画创作、军舰模型展示、农村技术培训和家纺户外用品展示”六大功能,主要免费为全镇基层党员、人大代表、农村群众、留守儿童、退伍军人等提供精神食粮和红色教育。走进“琴联”文化园,你会看到:党建活动室和代表活动室以红色为主色调,各项制度一应俱全;农村技术培训室课桌椅摆放整齐,现代的教学设备崭新齐全;军舰模型馆陈列的60余艘军舰、核潜艇模型,让人瞬间感受到祖国海军的强大;面积最大的是图书馆,30000余册图书有序排列,阅读用的桌椅摆放整齐,更贴心的是,专门制作了塑胶地面,高跟鞋踩在上面竟无一点声音,完全是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空间;书画创作室里挂满了导墅书画爱好者的作品…...自“琴联文化园”建成的短短半年来,已免费接待30余场次的在校学生、人大代表、退伍军人、共产党员的集体教育活动。
三是投资教育基金,让导墅教育多了一份底气。导墅镇是教育家匡亚明先生的故里,向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2009年,党委政府筹备建立匡亚明教育奖励奖教基金,曹加伟首当其冲,第一时间捐助30万元现金,使该奖教基金顺利筹集,此后的每一次党委、政府扩充教育基金,曹加伟总是带头捐助。这个教育基金在导墅财力匮乏的现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改善导墅的教育教学环境提供了经济保障。四是建立“佩尔爱心基金”,让贫困师生感受到人大代表的温暖。除了建立佩尔艺校、新建琴文化园、投入教育基金之外,对贫困师生的资助也是曹加伟这三十年来孜孜不倦的事。为及时帮助困难学生和教师,他专门在匡亚明小学建立了“佩尔爱心资金”,每年3000元,连续二十多年从未间断,学校用这笔资金每年资助10名孩子。除此之外,每年的教师节,曹加伟也总是不忘给全体教师送上一份爱心。
曹加伟的公益情怀
三十年来,他以一名人大代表特有的履职情怀,在扶贫帮困和公益事业的道路上默默奉献着……
1、他是村委大靠山。曹加伟自己所在的村是导墅镇下琴村,在上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中,下琴村仍然是全镇的贫困村之一,村级收入难增加,公益事业难建设,村里连召开党员大会的场所都没有。曹加伟代表知道这些情况后,找到下琴村党委书记张建良,帮助张建良共同商量对策。没钱盖村委会大楼,曹加伟不加思索,捐助30万元;没钱修建道路,曹加伟毫不吝啬,一次次慷慨解囊;村民想建健身广场,曹加伟二话不说,主动赞助;村里发展扶贫项目,曹加伟出钱出力;……近年来,他对村里公益事业上的帮扶将近100万元。在他的倾力帮助下,下琴村于2015年就顺利脱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一跃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富裕村。
2、他是百姓暖心被。提到精准扶贫,看到建档立卡户在贫困线上的苦难生活,曹加伟代表总是感慨万千,他说:作为人大代表,有责任、有义务为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助一臂之力。多年来,村里有老百姓生大病,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镇里敬老院缺被子,他总是第一时间送到;市里销售扶贫水蜜桃,他总是第一个完成......2018年初,当镇人大组织代表开展帮扶走访时,曹加伟又动员企业职工,赶制了100多条厚棉被,给下琴村的每一户五保户、低保户、重残户、建档立卡户送去了一条暖心被,此后的每一年春节临近,曹加伟总会给村里的弱势群体送一份代表的心意。
3、他是公益热心人。曹加伟对社会的援助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和扶贫上,对市镇各类公益事业、国内各种扶贫济困,他都是三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新冠疫情防控中,他利用家纺企业优势,迅速转产口罩,捐助市镇两级政府和全镇的学校;“善行丹阳”连续4年捐助10万元;导墅慈善节连续25年总计捐助超50万元;汶川地震第一时间捐助60万元床上用品、……一桩桩、一件件、一年年的倾情奉献,体现了曹加伟的仁慈厚爱、高尚人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些年,他在精准扶贫、道路建设、桥梁建设、“我为党旗添光彩”、匡亚明故里打造、疫情防控等各方面赞助、捐献的资金超过了500万元。
曹加伟的民生情怀
连任代表三十年,履职尽责三十年。曹加伟担任代表期间,切实履行代表职责,主动把握新形势,积极应对新常态,全面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三十来,曹加伟参加市镇人大和自己开展的调研可以说不计其数,走访的选民也无法统计,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他积极联系选区单位、选民,倾听群众心声,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把传递民声、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代表的职责和义务,共向市人代会提交建议、议案32条,撰写调研报告10篇。其中有12条被列为市重点建设建议,市六号路的拓宽、奔里线的新建、导墅幼儿园的新建、村庄环境整治、农村防汛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工程都在曹加伟代表的领衔提议下得到落实,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实惠,有效架起了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提升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不管我们信不信,总有一些人,一生都在做着平凡的坚守。代表履职之路,漫长而艰难,而曹加伟代表对此却毫不畏惧,他说:人大代表就要用心点起一盏灯,照亮选民的心路。他将牢记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今后还将在完善社会保障、加大风险防控、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等方面积极呼吁,切实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促进、桥梁纽带、参与推动和表率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