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人大代表、云阳街道水关路东社区党委书记史正华
“周阿姨,这两天要小心台风大雨,高处的坛坛罐罐要移到安全的地方,下大雨家中是否漏雨进水?门窗是否都结实?还需要我们帮什么忙吗?”“不需要了,通过这几年维修改造房屋也不漏水了,门前出水也好了,真是谢谢你们了。快来坐坐歇会儿,这么热的天,看把你们热得,衣服都湿透了。现在当干部真的是不容易啊!”
7月21日,周六下午,参加市委组织部社区书记培训班刚刚到家的史正华,就带着几个社区干部,顶着骄阳,到社区张贴刚刚打印的防台风大雨通知,对孤寡老人等重点户进行上门提醒了解。面对别人的不解,史正华却认为,自己虽然人小体弱,人微言轻,但社区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自己身为社区党委书记、市人大代表,就应该始终将社区群众的衣食冷暖挂在心头,事事亲历亲为,收集掌握社情民意,为群众发声,为发展建言献策。
殚心竭虑促旧貌换新颜
社区工作12年,史正华一直在最苦最累的老社区,特别是2010年调任水关路东社区居委会主任时,她所面对的是个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破旧的城村结合部的老社区,水井多、公厕多、煤炉多的“三多”特点是该社区概况最贴切的描述,群众怨气也比较大。
上任伊始,她不分白天黑夜地带着一班人入户调查摸底,在她厚厚的的《民情日记》本上,很快就写满了“走访情况”和“处理结果”,有好些事的处理,是超出她的能力范围的。但她坚持自已办不了的事就向上面反映,请求各方面领导,协调各方面关系,制定实施了爱心人士与贫困家庭子女结对、爱心医院和党员志愿者与大病患者结对等等系列暖心工程。90高龄寡居的沈桂兰老人,患了严重的皮肤病无法就医,史正华知情后不但带着社区一班人经常上门看望她,给她擦身涂药,还帮助她联系了一位爱心人士,长期与她结对帮扶,并协调华山医院给予免费治疗;南门大街的一位孤寡老人,骨折后无人照顾,用两个多月时间做通了其上海内侄的工作,彻底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又如另一位80多岁的空巢老人,骨折后生活难以自理,虽有四个女儿却无人伺候,史正华知情后不但主动经常去看看、帮帮,而且还做好了她女儿女婿的工作,轮流照顾好老人,使老人感到了亲情和真情。破旧的基础设施、居委会软硬件条件得到了改造,居民各类感谢、表扬社区的旌旗挤满了墙面。其中,老小区的改造工作也成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样板。
建言献策架百姓与政府之间的桥梁
2012年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史正华每次人代会前夕,都会主动与选区单位相关领导联系沟通,同时深入基层走访,收集各类社情民意,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为大会期间提出有质量的建议掌握第一手材料。会上积极发言,提出急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议案,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积极参加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倾听选民呼声、接受选民监督、反映选民诉求。注重参加闭会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和街道人大办组织的各类视察、检查、考察活动,拓宽知情知政的领域。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即使是人代会闭会期间,也不厌其烦认真写好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群众的呼声,为他们办实事。
六年来,史正华共提议案、建议等12条,其中:公安部门要与社区(村)建立户口变动信息联通机制、关于做好新建小区社会性事务移交的建议、关于加强社区公章使用规范的建议、尽快改造水关西路的建议、要求加速实施城北分洪道整治建议、关于加速整治南门农贸市场、关于加强社区公章使用规范的建议、在姜家园道路东延路段规划中应设置公共厕所、将金宛新村小区列入低洼地改造的建议等建议都得到回复,10件已解决,其余2件正在逐步落实和解决。较好的履行了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
倾情党建促社区和谐
在史正华积极谋划下,水关路东社区2011年时成立了“爱心港湾”和“便民健康生活屋”,成员30多名,其中党员七名,还成立了党支部,史正华还每周开党会进行一周总结。“爱心港湾”和“便民健康生活屋”主要是给社区的老人解决生活难题。“便民健康生活屋”每月15日都会给居民免费进行体检,不管是否是工作日,史正华都会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在这天第一个来到社区烧水,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史正华告诉记者,社区很多志愿者多年来一直坚持到现在,其中李忠明、张龙虎、管桂花等从2007年开始一直坚持,正是社区老党员和居民的配合,让社区工作能更顺利地开展。
多年的社区工作中,史正华还创出了很多品牌活动,社区开展的“五联三争”活动得到全街道推广;“一家亲阳光信访工作站”得到了镇江、丹阳组织部门的认可与推广;“爱心港湾”得到了市妇联、团市委的肯定与推广。社区先后荣获江苏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江苏省绿色社区、镇江市“三为”党建品牌社区、镇江市市级民主法治社区、镇江市巾帼志愿服务示范社区、丹阳市“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丹阳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爱心港湾”团队获评2012年丹阳市十佳新人新事,其个人也被评为镇江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个人、丹阳市优秀党员、江苏省妇联“百星耀基层”提名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