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人大代表郑志伟:朴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者
时间:2023-05-26 15:29:31 来源: 作者:
煤油灯,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在电力短缺的年代,曾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照明设备,也是许多80后农村孩子的乡土记忆。但从一盏小小的煤油灯起步,谱写出不一样的人生者,却鲜有其人。在丹阳市丹北镇城中村,就有这样一位“新乡贤”(镇江市第一届),他就是市六届、七届、八届、九届人大代表,现任丹阳市丹北镇城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江苏华宇钢带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志伟。故事,还要从已近久远的1992年说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已拥有稳定工作的郑志伟,主动放弃了舒适与安逸,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镇西村,接手彼时已陷入经营困境的煤油灯具厂。
面对企业产品老化、资金匮乏、缺少销路的现实难题,当过兵的郑志伟并未气馁,而是展现出了军人骨子里那份“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精神与战斗意志。一方面,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恢复生产,稳定工人队伍;另一方面,则抢抓改革开放机遇,带着技术人员日夜埋头苦干,用两个月的时间研发出令人信服的优质产品与设计,最终争取到了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的订单。从此,这个仅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在有着敏锐市场洞察力与果敢决绝执行力的郑厂长带领下,逐步打开了发展局面。虽偶有波折,却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发展成为现如今资产超亿元,职工数百人的现代化企业,并于2008年6月被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商会命名为“中国桅灯出口基地”,产品占到了世界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70%,成为细分市场名副其实的“单打冠军”。
“基本上全世界只要有人的地方,目前都有我们的产品。但……”每每谈及此,郑志伟自豪的语气中总不乏清醒,因为他明白,华宇的市场要想持续繁荣,产品必须不断更新迭代,以适销对路去保住甚至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就像从传统的煤油桅灯迭代到LED桅灯,华宇创新的脚步必须一直向前。
多年后,面对记者的采访,已荣膺丹阳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殊荣的他,回忆起这段往事,仍然感慨良多,“因为国家改革开放了,企业可以自营出口了,这样的话就是说对民营企业,应该就是很好的机会”。谈及个人的成就,他始终心怀感恩,始终把党的富民政策作为个人成功的关键前提,对自己的艰辛过往则轻描淡写,只字未提。因为在他的心里,家国是一体的,是时代成就了个体。而发轫于这代企业家身上“至诚、至精、创新、图强”的丹阳精神,也正激励着接过接力棒的新一代年轻企业家们更好地发展与传承。
和丹阳许多优秀的企业家一样,先富起来的郑志伟同样心系桑梓,把改变家乡的面貌视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受部队受党教育了这么多年,总感觉到一个人的生活好不是好,要把大家都带动起来。我有这个条件把企业搞好了,那么为地方上、为社会做贡献是应该的,也是我们一个军人和这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自2001年担任城中村党总支书记以来,每年均投入10-20万元在村内修水泥路,为村内每条道路安装路灯,将空置的边角地覆上绿植,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口袋公园”,并先后投资600多万元,让村里的乡亲们用上了城里标准的塑胶灯光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以及健身广场和室内健身馆,不仅从根上改善了村容村貌,而且极大丰富了城中村的文体生活。同时,为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城中村凡具有本村户口的60周岁以上老人农村合作医疗,统一由村出资一半;本村村民生大病者,华宇还会酌情予以补助。此外,他还主动捐资超百万元,用以支持集镇桥梁等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及家乡教育事业发展……“我生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阳光成长,没有部队这个熔炉的锻炼,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党培养,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我要感谢党,真情回馈社会!”平时,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到村里的健身广场走走,和村民们拉拉家常、谈谈心,偶尔看到跃来的篮球,也会在帮着捡球中快乐地秀下球技。在他看来,只有走近并走进群众,才能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看似家长里短,实则是在践行群众路线中,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
如今,住在健身广场边,每天感受周而复始的喧闹,郑志伟早已习惯了闹中取静。因为丰富身边乡亲父老文体生活的“闹”,才是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乡村振兴图卷。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农村人也可以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对乡土的眷恋便能更好留住人心。他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了城中村,也为更多的人留住了那份“不曾忘却”的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自丹阳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郑志伟积极响应全市“建精美丹阳城、做文明丹阳人”倡议,不仅自己创办的企业注重反哺社会,他的家庭也因优良的作风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熟悉华宇企业的人都知道,郑志伟一直注重关心企业职工困难,从2003年开始,即在公司内部成立了“特情援助基金”,采用职工每人每月出一点,公司每月补贴一部分的办法筹措资金,每季度对困难员工和遭受意外事故患病的员工及直系亲属进行援助。这项时至今日已坚持了20年的做法,不仅有效互助互济了众多困难员工,也让员工们在困难时真切感受到了来自企业和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有力增强了企业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更成为华宇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
在过去三年的疫情防控中,村里也一直是郑志伟牵挂最多的地方。他不仅积极部署全村防疫工作,还戴上口罩,拿起“小喇叭”,坚持和村民一道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从发通知、为返丹人员测量体温、签订承诺书、村口卡点执勤到企业复工情况摸底,自始至终均亲力亲为,虽然已不再年轻,但仍用“铁脚板”走在守护一方平安的最前端。
社会层面的担当尽责,也深刻影响着他和他的家庭。多年来,郑志伟和妻子不仅在事业上相互支持,同风雨、共进退,在子女教育上也格外注重从小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观,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注重培养子女良好的品德和独立生活能力,勉励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今,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在共同的价值取向中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先后获评“江苏省五好文明家庭”“镇江市文明家庭”“丹阳市文明家庭”,成为邻里的一段佳话。
而自从2008年连任四届市人大代表以来,他始终积极履职尽责,认真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会议、视察、培训等各项代表活动,并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研,就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坦陈己见,相继提出了“关于加快常泰高速丹阳西连接规划与建设的建议”“关于化解金融风险,助推经济发展的建议”等高质量建议,并获得“优秀代表”荣誉。
在华宇公司的正门,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天都会迎风招展。尽管已复员多年,身在厂区的郑志伟仍会习惯性地面向国旗敬着标准的军礼。纵已年过半百,但身姿依旧矫健挺拔,目光坚毅笃定。“有国才有家”,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办企业是为了反哺社会,任村书记是为了造福乡里,当代表则是为了更好地为民代言。一路走来,尽管在不同的人生角色中切换,但“不忘前行来时路,初心不改梦归处”,始终是郑志伟内心的坚守,既朴实无华于当下,也步履坚定于未来……
文&图|贾成 杨望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