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不仅仅是食品,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在位于吕城镇河北村的考拉家食品手工制作坊,看着一个个造型可爱的脂油团子,闻着作坊里阵阵食物香味,前来视察的人大代表们忍不住啧啧称赞。6月24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静慧带领教科文卫行业代表先后视察了“考拉家”和丹埝盐水鹅两家“名特优”食品小作坊。
近年来,“考拉家”的脂油团子借助互联网平台声名鹊起,除了传统的脂油团子,该作坊还不断创新做法,增添了“黑米脂油团子”“富贵包”等多个种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点赞和喜爱,订购的顾客络绎不绝。去年,考拉家食品手工制作坊被评为江苏省“名特优”小作坊。丹埝盐水鹅是我市特产之一,也是丹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我市及常州开设了多家门店,生意火爆。近年来,该公司借助互联网优势,积极开拓新市场,2018年以来先后获评镇江市食品示范小作坊、镇江市“名特优”小作坊。
食品小作坊,散落于大街小巷,规范化程度相对企业较低,历来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全市共有食品小作坊428家,以肉制品、豆制品、酒类和糕点等为主要生产加工品种。在加强食品安全治理方面,近年来,我市从提高思想认识、出台指导规范、深入摸底排查、加强监督管理、优选培育对象、推动转型升级六方面入手,大力开展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工作,小作坊食品安全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两年来,我市共培育省级“名特优”小作坊6家、镇江市级“名特优”小作坊25家,发放奖励补助6万元。今年,我市有17家小作坊已通过第一轮省级“名特优”初评。
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纷纷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市小作坊食品安全生产工作建言献策。韩静慧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探索社会共治新模式,强化监管服务,提升监管效能,在团队运营、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强帮扶指导和政策支持,推动更多食品小作坊争创“名特优”品牌荣誉,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