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皇塘镇市代表赴浙江省萧山区河上镇众联村考察美丽乡村建设——“五和众联”治理模式
时间:2019-06-27 00:00:00  来源:  作者:

6月19日下午,代表团一行来到浙江省萧山区河上镇众联村考察。这里村民和善、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庄和谐、大爱和德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五和众联模式,这一模式是依托浙江“三治模式”——自治、法治、德治进行创新,已被写入浙江省、杭州市总结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施方案。

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该村文化中心提升改造工程、庭院精品改造工程、众联村党务、村务公开、村级文化礼堂。

众联村会议室与该镇人大副主席叶建华、分管副镇长傅汤迪、美丽办主任金畅益、村党委书记俞伟达进行了座谈。

俞伟达书记向考察团一行介绍了众联村的治理模式:一、自治:一家一账,村民行为实行积分制。众联村制定了《“五和众联”村民通则》,以家庭为单位,采用积分制形式,一家一账实行加扣分。“五和众联”的积分由众联村评议小组进行评分,每季度评议一次,按照积分分值,每季度评选出“十佳家庭、十佳邻里、十佳婆媳、十佳党员、十佳村民”,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村支委书记俞伟达向我们代表一行透露信息,将村民的家庭积分作为信用积分,正在与萧山农商银行签定协议,作为借款优先条件,众联村村民的积分越高所享受的政策越优惠。

二、法治,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安治理延伸到末梢。法治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也是夯实基层治理的固本良策。在河上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等多个单位的协作下,河上镇众联村的法治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和融入。全村在原有的3大网格的基础上,又细分了16个小网格,每个小网格选定一个网格员,负责矛盾纠纷处理、普法宣传、平安巡防等,每家每户的门口信箱都有报警电话、火警电话、自来水抢修、电力抢修、老娘舅调解电话,使村民有任何事能在第一时间寻求帮助,真正做到了矛盾纠纷一线解决,足不出户,户不出村。众联村还把普法讲座引入“五和讲堂”,定期邀请农村法律顾问给村民讲课受法,把法律服务纳入志愿者服务项目,使得人人学法,人人知法、人人守法。

三、德治,成立志愿者队伍,公益服务凝聚人心。众联村在2017年成了众联村七彩公德社,按志愿内容分为助教队、敬老队、洁美队、文艺队、平安队、体育队。助教队主要帮助双职工家庭,子女放学后无人照管而设立,主要辅导学生的作业,假期来临开展各种兴趣小组,使学生假期生活丰富多彩。敬老队是定期给7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理发、洗头、洗脚等照料活动。洁美队是在塘村自然村新区里进行义务劳动,清扫路面、清除垃圾等。村民自觉参与村级事务,开展公益活动,已成为众联村村民的共识。

   河上镇美丽乡村建设归功于三个方面:一、提高站位,在规划引领上下功夫。该镇在每个村的规划设计中,邀请清华大学、中国美院、浙江大学等顶尖团队及华清、远见等省内外知名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美丽乡村规划。为提高规划落地性和有效性,多次邀请市区两级农业、旅游部门和镇村干部一起到现场对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和优化。二、齐抓共管,在项目推动上下功夫。在该镇第一批美丽乡村提升工程共实施项目59个,总投资8933万元,截止目前已完成项目28个,完成总投资额5715万元。针对投资项目,该镇主要做好“三关”——严把工程队伍准入关,严把质量进度管理关,严把验收关。三、多方结合,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上下功夫。在积极探索开展“五和众联”、“五德凤凰坞”等自治模式的同时,通过开设“村民讲堂”、“东山学堂”、“三联书院”等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参与程度和素质能力,同时依托文化礼堂、文化中心举办的各类民俗文化活动,给村民和游客带来美丽乡村建设的红利。四、协作共嬴,在产业带动上下功夫。该镇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2019年河上镇成功入选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凤凰坞村的“惜晚庐”高端民宿已陆续开业。龙窑遗址活化项目正式签约,侵华日军罪证史料博物馆、大坞漂流项目、浩楠农业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