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司徒镇精准发力 “三强化三实施” 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2019-05-29 00:00:00  来源:  作者:

近年来,司徒镇人大主席团督查镇政府紧紧围绕精准脱贫工作,锁定目标任务,凝心聚力,精准发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工作开展情况

    司徒镇现有建档立卡户239户,目前已实现脱贫234户。我镇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抓好精准识别、完善社会救助等形式,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实施规范操作。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由全体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分工分片,蹲点11个行政村。印发精准扶贫工作制度、督查制度、考核办法等。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剖析会,深入分析,认真研判。镇党委先后四次组织摸底,完成对7个贫困村共239415人的识别工作,根据“六个到户”的要求,对建档立卡户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新申请的低保户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办理,并做好各类资料收集、登记和存档。做好阳光APP信息采集和录入,对86名帮扶责任人、20多个帮扶单位和部门每月联系结对户,每季度走访一次结对户,并认真填写帮扶手册AB卡,累计走访1000余次。制定并填写《农户家庭收入明细表》,由农户签字确认,这项创新工作已在全市推广。

二是强化产业扶贫、实施社会救助。根据市委、市政府“百村万户达新标”活动以及精准扶贫有关要求,制定村级整村脱贫推进计划,充分发挥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的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市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老旧厂房改造、集镇门市房购买、物业厂房新建、烘干房建设等9个帮扶项目,并由驻村工作组全程跟踪督促,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用好用活民政、组织、慈善等市级救助资金。出台《司徒镇慈善分会临时性救助实施细则(暂行)》,明确对各类对象的救助办法。鼓励企业建立慈善互助基金,每年拿出增值收入、企业捐赠等160余万元用于慈善活动。镇慈善分会和村慈善工作站累计募集资金1580余万元。2018年,全镇开展建档立卡户托底保障救助、大病救助、低保补助、五保补助等社会救助工作,累计救助1069人次,金额达127万元,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家庭生活。

三是强化监督督查,实施精准扶贫。组建扶贫领域(建档立卡和扶贫项目建设)核查组1个,对建档立卡户及扶贫资金基本情况开展推磨式、交叉式检查,进一步查漏补缺,相互监督,取长补短。成立督查工作小组2个,由分管领导和纪委书记任组长。建立一月一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效落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定期对村干部进行理论培训,提高干部能力和水平。切实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一是为困难户寻找并介绍爱心岗位、打零工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就业收入。二是开展法律援助,对2户离婚家庭子女不赡养建档立卡户的情况,由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做好协调,并以村(社区)为主体向法院起诉解决赡养义务。三是开展市、镇、村三级慈善救助。针对支出型贫困、无劳动能力或无法外出打工的建档立卡户,在常规扶持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细则和规定,对130余人给予近40万元慈善救助。四是开展残疾家庭扶持。有残疾的家庭由村干部陪同领取残疾证,一家两个及以上残疾的给与一户多残政策扶持。五是利用村级慈善资金托底。对3个村16户支出性低保户采取村级慈善资金补助,总金额1.8万元。

二、下一步打算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帮扶单位的关心支持下,我镇精准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上级和困难群体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同时也暴露出政策宣传发动工作滞后,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没有消除,发展经济后劲不足等问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镇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要强化政策宣传力度,用好用活用足。定期组织帮扶责任人和村组干部学习各类扶贫政策,结合每季度入户走访签到和重大节日慰问等活动,开展入户宣传、定向宣传。抢抓政策机遇,用好、用活、用足各类扶贫政策,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突出因村施策、一户一策,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二要灵活运用慈善基金,助学助贫助困。切实利用好我镇1580万元镇村慈善基金,结合企事业单位捐赠、个人捐赠、东方教育基金以及民政、组织、慈善救助资金等,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困难家庭救济、低收入农户生活稳定保障等工作。今年,我镇将继续加大救助比例和救助金额,切实做到社会救助全覆盖

三要科学谋划扶贫项目,创特创优创收。根据各村实际和产业特色,稳步推进各村扶贫项目落实。进一步强化张寺村物业厂房、培棠烘干房项目等已建成项目的管理,确保经营性收入稳定增加;进一步推进杏虎村电商中心项目、吴塘村物业厂房二期项目等未完工和在建项目,确保项目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经济发展能人,强化生产技能培训,扩大发展经济渠道,增强增收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特色产业结构调整,村集体经济突破,贫困群众稳定增长脱贫,村风文明、村貌改变”的精准脱贫目标。

四要加大精神脱贫力度,戒等戒靠戒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文明乡风宣教、志愿服务帮扶、文化服务惠民、环境卫生整治、技能培训提升等活动。成立“精神脱贫”志愿服务队,帮助贫困户摆脱思想观念上的“贫困”,扭转“等靠要”等不良思想,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的同步推进、同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