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导墅镇开展健康精准扶贫调研
时间:2017-09-05 00:00:00  来源:  作者:

日前,导墅镇结合建档立卡记信息比对和惠民大走访工作,开展了健康精准扶贫的专题调研。

一、 目前健康扶贫工作概况

经过八月份的建档立卡户信息比对之后,导墅镇目前还有267户低收入户经过调查,这些贫困户中缺技术的1缺劳力的19因病致贫137因残致贫106因学致贫4目前,这些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困难户已有的健康扶贫保障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政策保障逐步健全导墅镇对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已办理低保五保和重残补助,我们丹阳还分别有重大疾病临时救助机制大病补助慈善助学、计划生育特困家庭补助、新农合大病保险等一系列保障政策并设立了对口单位与贫困户一对一的帮扶机制除此之外市卫计委、市慈善总会还有一系列专门的救助,如:肺结核、重性精神病的救助、白血病尿毒症肿瘤疾病等慈善补助项目

2经济保障相应补充除了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的救助之外,我们导墅镇自己对困难户建立了支部结对党员结对的制度我们还专门设立了3.15”庙会慈善节,这个慈善节我们已经做了20每年的捐助都在10万元以上今年的捐款达到了30万元,与此同时,我们11个村都成立了慈善工作站每个村的募集资金在5-30万元不等,主要都是用于对困难户尤其是因病返贫户、低保边缘户的救助

3、服务保障逐步跟进。市卫计委在健康精准扶贫上已经落实了多项措施,比如,设置了扶贫定点医院、扶贫病床、城市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对口支援等等,尤其是对农村的因病致贫户开始提供免费家庭医生服务。我在导墅卫生院医生的微信朋友圈中经常看到,这些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走访大都利用大清早或者晚上的时间进行,他们有的医生被狗咬了,有的医生晚上骑电瓶车摔了,但是大家都没有怨言,他们为每一户因病致贫户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和他们开展签约服务,定期上门问诊,这些因病致贫户如有突发状况,一个电话,随叫随到。这一举措在农村可以说好评如潮。

二、 存在的问题和因病致贫户的期望

说实话,没有到人大之前我也分管民政,民政工作接触的也大都是弱势群体,但是分管扶贫之后,尤其是在今年建档立卡信息比对和大走访两项工作中,走访得越深入,心酸的感觉越深刻。这些因病致贫户的期望和担忧很多,我们在健康扶贫上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他们没有特定的专属保障政策。我们前面所讲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和服务,实际上除了家庭医生服务这一块,其余要么是低保户、五保户、重残户特定人群享受的,要么是普通大众都可以享受的,作为一般的建档立卡户,他们没有属于自己这类人特有的保障特权,平时除了一些慰问之外没有任何优厚待遇。

2、担心扶贫工作结束,他们就断了来路。大部分因病致贫户的家庭成员,生的都是大病,除了住院手术时的一大笔开支之外,日常的护理也很烧钱,有的甚至是人财两空的绝症,没有任何劳动能力,他们担心扶贫工作一结束,也就意味着保障政策和救助政策的断奶,他们又不符合申办低保等条件,到时别说健康保障、就连生活都很难维持。

3、期望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因他们大部分都是办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门诊限额400元根本不够用,住院报销理论上比例已有很大提高,但实际上有的医药费、医疗费不能报销,实际报销比例大都低于理论数据的10%-20%。

4、精神类疾病的帮扶还没有很好的措施。虽然我们对重大精神类疾病也有了一些免费服药、签约管理的优惠政策,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些重大精神疾病患者,无行为自控能力,有的甚至是暴力倾向,他们有的被锁在家里,有的放任自流,是社会管理中的一大隐患。

5、乡镇医疗机构承载的责任和承载能力不对等。健康精准扶贫,说到底,很大的一部分工作任务都压在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乡村医生身上,从医疗救助到公共卫生服务,平时的健康问诊等等,可以说任务繁重。但实际上乡镇卫生院也是有苦难言,主要体现为三个跟不上:一是医疗设备跟不上。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器械比较落后,与现在的病患需求不匹配;二是医技人员跟不上。乡镇卫生院留不住老人、招不来新人。虽然市里也出台了定向委培等相关措施,但是名额太少,标准太高,委培对象都是一本,基本上到一本的医学院的学生都不大愿意到乡镇来;三是相关待遇跟不上。卫生院医生和乡村医生的工作多了,责任重了,压力大了,但是待遇没有跟上,他们连上门走访的车费、油费都得自己解决。

三、几点建议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说实话,自分管扶贫以来,每每看到这些因病致贫户在病痛和贫困的生活中苦苦挣扎,觉得我们能够如此平安健康地活着、如此衣食无忧地活着是多么幸福,更觉得我们应该为改变他们的状态多作一些努力。因此,对健康精准扶贫工作提三点建议:

1、建立医疗保障专属政策。对所有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户进行调查摸底,对这一部分特殊的群体建立医疗信息库,明确进入信息库的条件和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医疗保障政策。一方面,对进入信息库的建档立卡户的新农合个人征缴部分是否可以考虑由财政买单。另一方面,在新农合报销上,对进入信息库的建档立卡户制定专享政策,取消门诊限额,住院报销比例参照低保户和五保户的标准。同时,对重大精神类疾病,我不知道我们新建的精神病院的容量,是否可以考虑逐步集中收治,逐步减少社会隐患,增强民众的安全感。

2、慈善救助要常态化。市、镇、村三级慈善资金要作为年度工作每年正常筹集,慈善救助工作才能正常长期开展,而且在救助资金的使用上也要规范,要根据建档立卡户的困难,制定明确的标准,救助资金定期公示。除此之外,我们镇村慈善分会和工作站的慈善资金全部解交到市慈善总会,市每年给10%的利息,这种做法固然好,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人的惰性,影响了慈善资金的收取力度,应该建立慈善募集年度考核机制,做大慈善筹资盘子,提高救助的标准和覆盖面。

3、对乡镇卫生院多一些扶持和关注。健康精准扶贫,我认为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疑难杂症再转诊”,所以乡镇卫生院在此间就担当着很重要的任务。一是建议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使他们可以有足够的资金更新设备,修缮环境,让因病致贫户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二是要多想办法解决乡镇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的局面。目前乡镇卫生院已经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有一个医生生病,那个岗位就无人替代。乡村医生队伍更是青黄不接现象严重,等目前最后一批乡村医生退岗,这支队伍就基本呈瘫痪状态,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就无从谈起。三是提高乡镇医务人员的待遇。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也好、乡村医生也好,他们的待遇一直很低,在健康精准扶贫工作上,一般都是利用非工作时间,但是他们的待遇还是停留在几年前没有车贴、没有住房补贴的状态,建议市政府要拔出专门经费,提高这些医护人员的待遇,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