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亲和让我感觉这个走访走得必须、走得值得。我是土生土长的丹阳导墅人,二十五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时,在原里庄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同时协助里庄派出所办理户籍,接触百姓机会多,几乎和里庄片区百分之七十的老百姓“混了个脸熟”,虽然不能全部叫出名字,但无论在哪里,一看就知道是不是里庄人。而后转入党政办、宣传科等岗位,开始从事理论工作和内部事物性工作,很少有机会到农户家中去。这么多年过去了,借这次走访的机会,到分工村——镇东村的农户家里走走看看,没想到他们还记得当年那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他们很多人可以叫出我的名字,他们有些人还知道我的年龄,他们关切地问我父母的身体状况,他们开玩笑说我是不是也该做婆婆了,我也不时和他们打趣:养好鸡、养好猪,明年我来你们家吃鸡蛋、吃红烧肉……亲和的笑容、熟悉的乡音,真的让我觉得不虚此行,以往我们总以为一直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个人在拼搏,没想到我们的背后,一直有着强大的团体在支撑着我们。他们,就是我们的百姓,是我们的亲人。
百姓的纯朴让我感觉这个走访走得必须、走得值得。走访的第一户,是镇东村南庄7组的孙志强,孙志强老人年过花甲,妻子智力障碍,儿子也有残疾,妻子享受国家的重残补助政策。问起目前生活状况和需要党委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这个黑瘦的老人憨厚的笑意中透着满满的感动和幸福:我享受了太多国家的补助,我现在生活得很好,国家建设有需要我们出力的我们一定出力!……亲耳听到这种发自内心的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我甚至觉得比我当年分管民政时扶助困难户的感触还有深刻。走访的过程中,类似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感觉现在环境清洁、空气清新、物质富裕、生活幸福。走访的当天,因陪同我们的党小组长临时有事,孙志强老人放下手里的农活,陪我们到村里一家一家走了整整半天。
百姓的困惑让我感觉这个走访走得必须、走得值得。虽然走访刚刚才开头,虽然老百姓没有提太多需要党委政府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在走访中体会到了一些百姓有苦难言的困惑。我们在走访农户汤锁海的时候了解到,他的一个弟弟汤留根,今年65岁,终身未娶,身体状况较差,没有住房,至今仍然住汤锁海家,因为当年兄长为了生二胎,将女儿过继给汤留根,当时并未明确过继的女儿要赡养他,汤留根现在生活困难,又不符合享受五保政策的条件,希望党委政府可以给予帮助。走访中,还了解到,有的百姓原来家境富裕,装修豪华,但是一场大病负债累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向党委政府开口要求补助;有的百姓年过八旬,子女都不在身边,无人照料,特别是遇到突发疾病,无人护理;有的百姓希望村里能有个室内的健身场所;有的百姓希望能加强村庄卫生的长效管理……对于这些,属于党委政府解决和协调的我们将尽力、尽快办好,不属于党委政府解决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空巢老人的生活,我们也将加大中国孝道文化的宣传,呼吁子女多关心老人、多陪护老人、多尽孝道。
都说人心越来越淡漠、社会越来越冷酷,我想,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其实也没有真正付出过真心。走访还在继续,也许还会有更多地体会和感触,我只希望自己通过走访,可以更多一份责任、多一份担当,可以消除一些隔阂、温暖一些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