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导墅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17-05-03 00:00:00  来源:  作者:

 

导墅镇精准扶贫工作共计涉及6个行政村(里庄、白马、镇东、东新、巴桥、小华),低收入户263户。2016年脱贫2个村(小华村、白马村)、81户低收入户,新增低收入户14户,目前全镇总计还有贫困村4个,低收入户196户。今年以来,导墅镇人大对扶贫工作已作了两次调研,第一次是对全镇的低收入户进行了调研,摸清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第二次是对6个贫困村进行了调研,摸清他们的家底,查找存在的困难,征求工作的建议,捋清工作的思路。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低收入农户的脱贫措施基本健全

导墅镇196户低收入户中,缺技术的1户,缺劳力的19户,因病致贫106户、因残致贫66户、因学致贫4户。第一方面,市级保障政策已经比较健全。我们的低收入户全部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已办理低保、五保、重残补助的有123户,我们丹阳还分别有重大疾病临时救助机制、大病补助、慈善助学等一系列保障政策,并设立了对口单位与贫困户一对一的帮扶机制,除此之外,市慈善总会还有一系列专门的如白血病、尿毒症、肿瘤疾病等慈善补助项目。第二方面,镇级保障也有相应补充。我们导墅镇对困难户也建立了支部结对、党员结对的制度,同时,我们还专门设立了“3.15”庙会慈善节,这个慈善节该镇已经做了20年,每年的捐助都在20万元以上,主要都是用于对困难户、尤其是因病返贫户的救助。第三方面,农村劳力不受年龄限制。这些年,我们农副业的发展和合作社的动作,给一些超过企业招工年龄的老人提供了很多就业的岗位,也就是说在农村,只要你不是太懒,只要你还可以干得动农活,你就不愁挣不到钱。到种树的人家栽树、到种菜的人家除草、到养鱼的人家看看鱼塘等等,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一年挣个1.5万元钱真的不是问题。所以说,只要当前扶贫政策不变,没有劳力的有国家政策保障,有劳力的有岗位就业,再加上平时的慰问救助,贫困户的脱贫基本就能解决。

二、贫困村的脱贫办法少之又少

这是目前精准扶贫工作最大的困惑,虽然市、镇党委、政府都为此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是感觉越往下走越觉得无奈,越往下走越觉得无助。目前存在四个方面的困难:

   1、达到80万的经营性收入难。其实不仅仅是贫困村,即使是上一轮扶贫中已经脱贫的村,真正年经营性收入达到80万元很难。目前,村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物流项目收入、土地租用收入和赞助类的收入三块,在我们导墅,赞助类的收入是占主导的。上一轮扶贫工作中投入的项目,虽然有了一定的收益,但是靠收益收回成本还需要一定的时限。有的村上一轮没有投入项目,仅有一些土地租用,所以如果不加上组里的收入,一个村真正达到80万元很难。

2、新建财政补助项目难。难点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资金影响。无论是物流项目,还是工业、农业类项目,要建成一个项目至少是200万元,村里和对口帮扶单位一下子很难有这么大的财力投入;二是土地影响。上级财政项目补助除了农业类的项目可以打点擦边球,其余项目均要两证齐全,申领两证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土地指标更是一个大问题;三是环境影响。一方面,贫困村一般都在乡镇的偏僻处,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另一方面,这几年受金融环境影响,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新上项目的投资者寥寥无几,栽好梧桐树,难以引来金凤凰。

3、村干部思想有顾虑。尤其是贫困村的支部书记,本身村里的可用财力就少,担心新上扶贫项目难有收益,给村里增加负担。同时,因为土地的问题,村里很少有建设预留地、更没有土地指标,如果顶风而上,带来的追责难以承受,即便是我们农业类项目在申请财政可以打点擦边球,但是在土地违规这块没有任何情理可言,不仅仅是罚款了事,超过5亩还要追究法律责任,等于毁了一辈子的辛苦和努力,所以每一个村党组织书记都有这方面的担忧。

4、扶贫政策的结束就是返贫的开始。有少部分村,在享受扶贫政策的时候,有第一书记的帮衬、有对口单位的支持,小日子平平过还是可以的,但是,一旦扶贫一结束,对口单位的支持一解除,马上就会再次进入贫困状态。

三、 扶贫帮困的几点请求和建议

结合农村扶贫工作的体会,提几点请求和建议:

1、提高低收入户医疗报销比例。我们在调研和惠民大走访中了解到,有80%的低保户和重残补助对象提到了“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所得的保障补助大部分用于支付医药费用。全员提高报销比例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建议,对低保户、五保户和重残对象的报销比例是否可以适当提高,鉴于农村人一般小病都不住院,尤其要提高低保户、五保户和重残对象的限额门诊比例。(目前的标准是门诊报销一年限额400元,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实际70%—80%,市级医院住院实际报销45%左右。)

2、制定因村而异的脱贫标准和动态扶贫机制。就我们这样比较偏远的乡镇的所在行政村而言,每年的支出主要分村组干部绩效工资、报刊杂志、农村基础设施维修以及中心工作的零星支出,每年大约需要30—50万元不等。所以是否可以考虑以人口、占地等为参照制定因村而异的脱贫标准。同时,对贫困村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就像低保户的动态管理一样,一旦脱贫,便以除名,一旦返贫,便重新列入帮扶范围。

    3、建立扶贫项目的优惠政策结合当前扶贫项目建设难、贫困村脱贫难的种种问题,建议是否能对扶贫项目设立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工业类项目统一进乡镇规划的园区。一方面,贫困村分布比较散,各自为阵、村村点火与当前经济发展的规划不相符,另一方面,不是每个贫困村都有建设预留地或者土地指标;二是享受税收分成。主要是针对贫困村新引进的企业进入镇工业园区并投产后,能让村里与政府享受税收分成,增加今后村里的经常性收入。三是优先供给土地指标。对于扶贫项目,是否可以设立特供指标,既可增加投资的成功率,又减少扶贫村党组织书记的风险率。四是简化扶贫项目的招投标程序。扶贫项目走正规的招投标程序,编标价格属于国家标准,价格偏高,时间过长,建议是否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在监督小组的全程监督下,以“一事一议”的方式由镇村自行组织编标、招投标,这样既节约项目建设时间,又节约了贫困村的投资成本。

 

导墅镇人大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