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工业固废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丹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近年来对于废水、废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投入较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治理,对生活垃圾也实现了100%的无害化处置,但在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监督、处置等方面严重滞后。为全面疏理我市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利用、处置现状,以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的监督管理和处置利用,近期市人大环资城建工委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工业固体废物,简言之就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以及除高浓度废水以外的液体废弃物,如服装边脚料、皮革边、汽配塑料件、炉渣、粉煤灰、酸碱废液等。根据现有的工业固体废物分类方法,共有77种,包括49类危险废物以及其他28种工业固体废物。
(一)工业固废的危害: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大,堆放固废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其中的有毒物质伴随雨水从地表向下渗透并向土壤转化,导致渣堆附近土质酸化、碱化、硬化,严重的发生重金属和放射性等污染事故。固废经过雨水的作用流入江河湖泊等水体,对水域造成污染。固废在堆放过程中,以微粒状存在的废渣随风扩散,同时温度、水分对其作用,也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总之固体废物可造成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处置。
(二)我市工业固废的现状分布:我市工业固废涉及面广、产生量大、成份复杂,主要类型包括各种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炉渣、钢渣、有色金属渣等冶金工业固废;燃煤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煤渣、烟道灰等能源工业固废;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精(蒸)馏残渣、废弃催化剂、废有机溶剂、电石渣泥等石油、医药和化学工业固废;食品工业、造纸印刷工业、纺织印染工业、皮革箱包工业、眼镜工业、木业、玻纤、窗纱工业等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动植物残体、废玻纤、废窗纱、木屑、注塑件、发泡塑料、镜片树脂、皮革及其废弃边角等轻工业固废;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乳化液、铸造废砂、机械切削物等机械工业固废;轧钢、拉丝、酸洗、电镀产生的酸碱废液、重金属废物等金属制品表面处理工业固废;新能源工业产生的蚀刻液、硅片切割液;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水处理污泥;各种直接接触、沾染有化学危险品的包装物等。据不完全统计,2014我市工业固废产生量达62万吨之多,其中,钢渣、煤渣、汽车零部件废料、树脂镜片粉末、皮革下脚料是产生量较大的固废。从产废行业来看,我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行业依次为冶炼行业、造纸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皮鞋行业、眼镜行业。
(三)管理利用现状:2013年之前,我市的工业固废基本处于失管状态,废弃的发泡材料、塑料、眼镜废粉废片、皮革边角等被肆意堆积在河边路旁;废玻纤、窗纱等在无任何防渗漏措施下随意填埋在废塘废沟;废铸造砂堆放在田间地头导致周边寸草不生;有些工业废物被混入生活垃圾、废水排入环境。2013年4月市环保局成立固废管理科,着力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推进固废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在危险废物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镇也在处理工业固废方面想办法、出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危险废物逐步纳入管理轨道。固废管理科成立后,积极开展危险废物危险源排查、登记工作,要求年产危险废物1吨以上的单位、产生含氰等剧毒类危险废物和被剧毒化学品污染的废弃包装容器的单位、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进口废物单位,以及其他市级危险废物监管重点源单位均需网上申报,进行动态管理,将危险废物转移管理从事前审批转向过程监管,加强了管理督查。目前网上申报的企业共有209家,年产危险废物4072.61吨,这些企业均与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签订了处置协议,目前镇江新宇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承接了我市90%的申报危废处理量。同时近年来,环保、公安、城管与各镇政府密切协作,齐抓共管,有力地打击了非法处置、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的违法行为。自2013年以来,共查处了7件危废倾倒案件,批捕4人。
2.一般工业固废处置逐渐引起重视。一般性工业固废的危害也引起了各部门、各镇区的重视。开发区早在2013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开发区工程渣土、建筑垃圾及生产废料处置的管理意见》,通过明确职责,划分区域,落实消纳场所等措施,积极制止违规处置工业固废的行为。界牌镇政府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般性工业固废,每月委托专业保洁公司到企业集中收集一到三次,并进行集中堆放、分类转运。丹北、司徒、陵口镇政府则将造纸废渣、皮鞋下脚料、树脂(片)粉末等交由环卫所进行收集处置。长丰纸业除对自身产生的污泥进行干化焚烧外,还每天消化石城污水处理厂运来的15吨污泥。
3.固废处置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市注重固废处置基础设施的建设,镇江风华、和云、和合、弘成等一批固废处置利用项目的陆续上马大大提升了我市工业固废处置能力,减少外运处置量,减轻相关企业危废处置的困扰。
二、我市工业固废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强,非法处置依然存在。从前文调查数据可知,目前网上申报的危废处置量仅是产生量的一半不到,还有相当数量的危废没有进行网上申报,也没有得到合法处置。一般工业固废非法处置问题更多,特别是汽车零部件、眼镜、皮鞋生产企业产生的固废较多,且回收利用价值不高,企业常付钱找人将固废清运出厂,至于如何处置不再过问,造成非法排放、偷倒乱倒、随意露天焚烧现象严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周边群众反应强烈,举报不断,已成为部分镇区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城乡环境和形象。
(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一般固废监管难度大。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固废处置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个别固废的具体管理办法。我省近年来出台了《江苏省危险废物转移网上报告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系统》等危废具体管理办法,但对一般工业固废如何处置、管理仍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薄弱,其产生量、种类、分布、流向等家底不清,严重制约了固废全过程监管,导致大量固废游离于监管之外。
(3)一般工业固废处置设施缺乏,出路成最大问题。目前我市已建和在建的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全部投入运营后,将能完全满足我市危废的处置需求,不再需要向外地转移处置。但我市及周边县市还没有专门的一般工业固废处理设施,如都送现有的处置设施按危废处置,一是量上满足不了,高昂的成本企业也难以承受。企业面对大量工业固废不知所措,只是一倒了之,或付之一炬。一般工业固废出路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在此基础上建立收集运输、回收利用、处理处置的体系。
(4)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低,技术研究严重滞后。我市工业固废涉及行业多,分类多,成分复杂,处置与利用技术要求高。目前,除烧砖、铺路、金属回收等少量综合利用外,缺少有效的利用方式,工业固废中大量有用物质未得到有效利用。
(5)固废监督管理能力不足,执法力度有待加强。我市工业固废监管工作负荷重,管理难度大。但环保部门固废专职管理人员少,镇区更是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大多身兼数职,不能及时掌握本辖区的固废污染现状,对固废安全处置技术指导、设施建设、现场监督等不到位、缺位现象时有发生。环保执法力度有待加强,问责制在固废管理中未得到很好的落实,突发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事件的应急能力还比较薄弱。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固废监管处置体系,加大联合打击力度。一要建立市、镇区街道、企业三级监管体系,通过在镇区和企业配备工业固废管理人员,切实加强工业固废监管能力建设。二要开展一般工业固废底数核查,建立相关数据库。针对不同类型产废行业,逐步开展一般工业固废底数核查工作,建立完善相关数据库,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认真执行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加大申报核查工作力度,可根据环评报告,核查产生固废种类、数量,做到“无漏报、无瞒报”。三要尽快建立工业固废收集、运转、处置体系,对工业固废实施分类回收,集中处置,建立起源头产生、收集运输、回收利用、处理处置的完整体系。
2.进一步加大处置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综合处置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建设,争取危废处置种类全覆盖。二是要尽快研究论证一般工业固废处置途径,加大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场建设力度。要从经济技术角度论证集中处置、分类处置哪种更经济、环保、可行,如根据我市的产业布局和工业固废类型,是否可按照圈区管理、集中就近处置的原则在滨江区域建设汽摩配件固废处理场、司徒区域建设树脂镜(片)粉末处理场等。
3.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源头控制,加强环保准入制。危险废物是环境风险最高、处理难度最大、最难管理的固体废物,因此要进一步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完善危废产生、贮存、收集、转移、利用及处置动态数据库,推进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要进一步加强环保准入制,对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新、改、扩建项目实行严格预审,对项目运营期间危险废物产生种类及数量进行细致审核,并提出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帮助项目单位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和合理利用,避免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废物非法转移、废物经营企业不达标排放或偷排污染物、非法收集加工利用废物及露天焚烧固废等违反固废管理法律法规行为。
4.开展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工业固废如能综合利用,则可变废为利,不仅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节省了工业固废环境保护的处理费用。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扶持,重点支持大宗高附加值综合利用产品,促进工业固废再利用。另一方面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资金、社会资金向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领域倾斜。推动建立用于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积极引导申报国家、省及我市各级科技计划、循环经济专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改造以及重点项目建设。如废镜片屑是否能再生利用可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新闻舆论的宣传、监督,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对固体废物危害的认识,了解工业固废贮存、运输、处置处理的要求和法律规定,最终促使每个企业都能合法合规地处置工业固废。
工业固废污染具有潜伏周期长、危害范围广、致害机理复杂等特点,其无害化处理与利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坚持“源头控制优先、完善资源化体系、分类管理、加强最终处置”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与各类固废特性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局面,推动工业固废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巩固城乡环境整治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