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定。省委、省政府颁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意见》,明确将网格化社会治理作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迈入更高水平的重要路径。产业强市跑起来、“美丽丹阳”建设、民生持续改善离不开社会善治的有效支撑,也是社会善治的核心内容。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需要更加重视,加力推进。
一、综治主导、多网并行,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指示精神,从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出发,高处站位,高点立意,高位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1.制度体系初步建成。市级面上工作层面,制定出台了丹阳市网格规范化建设创新工作实施意见,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绩效考核任务责任分解表。条线工作层面,制定出台了丹阳市政法网格指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实施办法意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实施意见,网格化环境监管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镇、街道也对应上位文件,制定出台了更加细化的办法意见或实施细则。在平安综治、民政服务、安全生产、环境监管等当前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基本实现网格化治理,并做到工作有规范,行为有遵循。
2.体制框架初步设立。平安综治网格方面。按标准将全市划分为972个网格,其中综合网格911个,专属网格61个(城市社区原则上按300-500户设一网格,农村按300户左右设一网格,城乡社区内的行政中心、园区、企事业单位依据规模、集中度等设专属网格),吸纳村(社区)干部、村(居)民小组长、党员志愿者等近5000人组成网格管理服务队伍。推动市、镇、村网格化服务中心(站)建设,与综治中心(办)一体运行。党建引领、警网融合、“三官一律”入网格等基本到位。民政服务网格与平安综治网格基本做到两网合一。安全生产与环境监管网格方面。安全生产设市安委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镇(区、街道)、村(片、社区)、企业五级网格,环境监管设市、镇(区、街道)、村(社区、工业园区)三级网格。尽管其纵向性的网格设置不同于综治、民政的扁平化网格,但实际工作中,其村(片、社区)一级底层网格很大程度上与综治网格并网运行。此外,司法、人社、消防等多个部门也自设网格或依托平安综治网格进行社会管理、惠民服务。
3.工作成效初步显现。今年以来,网格员共上报事件87866条,结案87426件,办结率99.5%。社会治理上下联通更加顺畅,贴近群众的微服务更有温度。平安综治网格主要指标均居镇江市前列。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大起底排查中,网格化治理发挥了重要基础功能,是提升社会常态化管理的有效手段,是特定时期党委、政府进行社会动员、实施应急管理、达成治理目标的重要载体。总体上看,由市委政法委主导,以平安综治网格为主体,协调带动其他网格实现多元共治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市委政法委一线推进、各部门各镇区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聚焦问题、找出短板,网格化社会治理有待深化推进
今年9-11月份,市人大就网格化社会治理组织了市内调研,外出常州溧阳市、淮安洪泽区、盐城盐都区考察学习。去年市委办进行过相关调研。各类媒体对该项工作也有诸多宣传报导和政策解读。梳理调研情况,对标外地做法和政策精神,我市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需要在以下方面重点关注。
1.市大数据中心建设进展缓慢。近年来,我市相当部分政府组成部门、党群单位及事业单位,相继独自设立本单位、本条线信息化系统,其硬件配置、软件开发、运行维护占用了大量财政资源,且形成政务数据的条块化分割,碎片化应用,包括人大代表在内的社会各界反响较大。2018年,原市广电集团与其他社会资本合作,设立股份制的丹阳市大数据中心,旨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使该中心承接政府公共数据的集中存储及应用服务,但由于各种因素,该项工作一直进展偏慢。与部门信息系统的条块分割、集中度低相一致,我市部门政务平台(调处指挥平台)建设也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归并和整合。
2.网格划分缺乏统一标准。目前,我市由政法委牵头抓总,实施或参与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有组织部、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13家部门和单位。其中,自设网格并通过网格下达指令的有人社局、消防大队、生态环境局等8家单位。在网格划分上,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以居民户数、单位性质划分的平安综治综合网格、专属网格,以行政层级划分的安全生产和环境监管分级网格外,还有人社局的镇(区)中网格、村(社区)小网格、村民小组微网格,消防大队的镇(区)大网格、村(社区)中网格、居民小区、企业单位小网格,以及金融监管局的银行营业网点网格等,划分标准不一,社会单元不一,给基层工作承接带来难度和困惑。
3.基层网格责、权、利不对等。部分市级职能部门以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激活基层管理神经末梢、强基固本等为由,将原本由部门承担的社会治理或公共服务职能下放至基层网格(或城乡社区,两者实质上一体运行),或要求基层配套配合,使得基层网格工作事项不断叠加。现阶段基层网格承担了安全生产、环境治理、人口计生、精准扶贫、食药品安全等多项职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但与之相对的是,上述事项下放大多未经规范程序设置,未充分考虑基层网格的责权设定和人员配置。另外,上述事权下放也大多未给予相应的经费配套或列支渠道,城乡社区即使欲通过本级列支也属违规,存在明显的责、权、利不对等。
4.网格员队伍配备整体薄弱。我市网格员队伍基本构成为,以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为骨干,以村(居)民小组长为辅助,对照上级考核要求,整体上较为薄弱。实际工作要求方面,网格员职责与村(社区)班子成员条线分工模式不同,为块状分工,网格内涉及的综治维稳、民政优抚、环境卫生、社区服务等方方面面工作,网格员均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全科全能,我市现有网格员队伍需要一个学习培训、转型提升的过程。
三、着眼发展、用力当下,做好网格化社会治理“丹阳答卷”
网格化社会治理作为新时期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工作,已在省内外广泛开展,部分地区已经走在前列,并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好的经验做法。我市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着眼长远、用力当下,打造网格化社会治理的“丹阳之治”。
1.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整体方案。同原有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相比,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在村(社区)之下增设网格这一社会治理单元;二是强调平安综治、民政服务、人居环境管理等社会治理服务全要素下沉网格;三是通过信息化手段畅通上下联系,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其目的是适应转型期社会组织、利益诉求、价值取向更加多元的深刻变化,将问题发现在早期、矛盾解决在萌芽,同时做到为民服务更加贴近、改善民生更加精微。网格化社会治理要切实围绕上述三点谋篇布局、优化方案,并设定阶段目标,讲求简约绩效,有力有序推进。就制度设计和工作推进而言,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市网格化社会治理要在资源调配的集中集成集约和网格上报事项的闭环处置上投入更多力量。
2.加快市大数据中心建设进展。省委、省政府明确的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全称为“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其中,“铁脚板”指接地气的工作作风,“网格化”为更量化的社会单元,“大数据”是创新治理的手段和支撑。建设政府大数据中心、推进部门数据共享、规范数据目录清单是网格化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全省范围内,相当部分市(含镇江市)、县级政府大数据中心已建成运行,其建设方式、运维机制可直接借鉴。去年上半年,我市大数据管理局已作为市政府办挂牌机构正式成立,承担大数据政策制定、电子政务、智慧丹阳等政府信息化职能,原下属市经发局的丹阳信息服务中心相关职能划归至大数据管理局。今年9月份,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进行了多部门调研,政务云平台建设也基本确定采用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实施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有政策要求,有主管机构,有工作基础,有模式借鉴,要排定时序,加快进展。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的更新迭代期大多为五年左右,要结合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对各财政供给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加强统筹,减少重复投入,严控为应对条线考核、达标评比的重建轻用、建而不用。
3.整合综治服务类部门政务平台。今年10月份,省委政法委对全省96个县(市、区)上半年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满意率进行测评,溧阳市满意率达94.58%,位列全省第一。除工作开展扎实外,溧阳市最具特色的做法是“两个融合”:一是机构融合。将“12345”政府公共服务中心和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整体并入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打造综合性指挥调度中心,实现一个中心指挥。二是平台融合。将“12345”公共服务、数字化城管和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三平台”深度融合,以网格化平台为主线,数据相互推送,共享应用,实现一个平台调度。我市现有网格化信息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数字化城管及公安110非警务、司法、民政、环保等12个部门政务类平台,有条件参照溧阳市做法,打破现有格局,成立多部门融合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并实现相关平台人员设备及业务工作的归并重组。对其他业务相近、宜于兼容的平台也要逐步推进整合。在这方面,近年来我市推进行政审批服务、行政执法力量及部门服务热线整合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继续发扬光大。
4.规范网格划分及其准入事项。去年市委办赴浙江诸暨枫桥镇考察。枫桥镇网格划分相关做法为:以自然村为单位合理调整网格划分,在主要街区、工业园区、公共场所等区域设立专属网格,调整后的网格作为行政村(社区)以下管理服务单元固定下来,各条线按照划分后的网格开展工作,不得再以任何形式另行划分网格。建立网格事项准入机制,设置网格工作事项清单,对条线提出的纳入网格管理的事项必须报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溧阳市明确:按照构建全市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要求,把全市城乡村(社区)及其他特定空间区域划分为基础网格和专属网格两大类。每个网格按省标准统一编码,实现网格地理信息数据化,其它任何单位不得另行划分网格。同时制定了涵盖安全生产、环境治理、劳动争议等93个大类、199个小类的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清单,并与派单流程、处置主体一一对应。规范网格划分及其准入事项是提升网格化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我市要以平安综治网格为主体,对其他各类网格予以统一或取缔,将多张网调整为一张网,将多网并行调整为一网运行。对已进入和拟进入网格管理的各类事项认真梳理,规范审核,制定清单,保证落实。
5.优化网格员队伍素质结构。对照网格员工作职责和网格准入事项,针对性加强业务及技能培训,如安全生产一般隐患辨识、环境保护简单污染源排查、智能手机APP应用平台操作等,提高其有效信息的推送率和现场处置问题能力。对村(社区)干部兼任网格员设立资质门槛,对确因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偏弱等难以适应职责要求人员不予上岗。培育引导社会团体、离退休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网格工作,提升网格治理的公信力、认可度。由于经费补贴和项目资金短缺,当前我市网格工作缺乏利益杠杆调节,基层通俗称之为“增产不增收”,即工作量增加收入不增加,相关年度考核也流于形式,影响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为此要真正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开设渠道和项目,为网格员工作提供相应保障条件。年度网格员绩效考核要单列经费,与考核结果挂钩增减。在原有奖金盘子内重新切分、不设增量的做法,不能反映网格员增加的工作量,要调整纠偏。关于网格员队伍建设,常州溧阳市、淮安洪泽区、盐城盐都区三地的共性做法为:城区网格配专职网格员,农村网格配兼职网格员。专职网格员采取社会化招聘,性质为社会化用工或劳务派遣,月收入2500元左右,年终考核收入另外计发。兼职网格员由村干部担任,网格工作报酬在村干部工资之外单列一块,其中洪泽区为300元/月,盐都区则按网格内居民户数计发(1.5元/户·月)。在网格通手机、红马甲之外,三地均为网格员配备了电瓶车,盐都区还配备了四季专门制服和记录仪。我市城乡社区及其村、组原组织架构保持较为完整,社区班子也基本接受和适应了网格工作,上述三地做法不必要完全照抄照搬,但部分做法还是能够给予启发、有所借鉴。
人至半山、舟到中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点。市人大要更加与市委同心、政府同向,依法履行好各项作工职责,为爬坡过坎、奋辑中流援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