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纵横
关于市人大代表视察调研全市敬老院建设管理情况通报
时间:2015-09-21 00:00:00  来源:  作者:

828,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祥率领部分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敬老院)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代表们听取了市民政局局长蒋云清关于全市敬老院建设管理情况报告,并进行座谈讨论。市政府林丹如副市长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视察调研。

代表们认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敬老院建设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全市敬老院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市政府投入巨资,实施了“关爱工程”和“三有、三能、六达标”升级改造工程,对全市的敬老院进行了新建、改建和扩建,并对内部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二是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市政府建立了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今年7月我市供养标准已提高到集中五保户8200//年,分散五保户6400//年。三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市民政部门对全市五保对象审批进行专项整治,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制定了涉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加强对敬老院负责人管理知识培训以及敬老院服务人员养老护理知识培训,提高敬老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代表们指出,我市敬老院建设管理在全省虽处于领先地位,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低:一是床位利用率低。目前,全市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有543名,集中供养率仅占29%,床位利用率仅占21%。集中供养率低造成敬老院床位资源极大浪费。二是工作人员待遇低。敬老院供养对象大都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低,有的生活不能自理,工作人员要照顾这些入住对象的起居生活,其工作压力、劳动强度很大,于各镇(街道)财政紧张,他们的薪酬待遇偏低。三是五保人员医疗保障低。目前全市五保户虽享受免费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五保户年龄比较大,生重大疾病的几率较高,医疗费用动辄几万元,个人自付的合规医疗费用,每人每年最高只能享受10000元,多出来的医疗费用五保户根本无法承担,镇区财政也难以承担。

代表们强调,加强敬老院建设与管理,盘活镇(街道)敬老院资源,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提高运营效益,既能改善五保户生活状况,也是面对人口老年化,积极发挥敬老院在社会化养老事业作用。代表们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积极推进养老事业发展。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7万,占总人口的20%以上人口老龄化程度在镇江市乃至全省都名列前茅。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老龄工作组织建设,提高老龄工作办事机构的地位,保证相应的工作经费,系统研究和动态分析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数据,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依据。加快编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布局、规模、档次、服务范围以及资金保障、用地安排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据可依。

(二)要进一步整合镇敬老院,提高养老资源使用效率。

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全市五保老人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掌握精准数据,制定敬老院发展战略。一要探索创新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模式,借鉴外地做法,打破敬老院各镇管理体制,将敬老院所有管理责、权统一划归民政局,以节约行政成本,有利事业发展。二要按人口分布、养老需求,对现有敬老院的规模和布局进行统一规划,整合部分规模小、入住率低的敬老院,对建设与管理已具备规模的敬老院,进一步配套完善设施,提高敬老院的集中供养规模,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发挥其最大效能,使之逐步形成中心敬老院格局,实现养老资源的集约使用。为有效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建议在敬老院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牌子,让敬老院单项承担“五保”集中供养职能向承担社会化养老服务职能转型,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使之成为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三积极开展敬老院公建民营试点,将整合空置床位的经营管理推向市场。选择有从事社会养老机构服务资质、有专业能力、有较好业绩、有良好信誉的社会组织或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五保供养和社会化养老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社会化养老需求。

(三)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制定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一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比例。在全市五保老人享受免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市《医疗救助办法》,将五保等困难对象的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二次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70%,且上限不低于我市城乡基本医保封顶线的50%。切实保障好五保老人的基本医疗及大病医疗救助,让五保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二要提高管护人员工资。在敬老院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基础上,逐步将敬老院管理配套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确保敬老院管护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不低于同级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平均水平,落实社保政策,使管护人员真正做到尽心尽力。三要培养专业服务队伍。要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大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合格的养老护理员,不断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鼓励市职中开设养老服务专业或课程,引导大中专毕业生、社会优秀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志愿者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结对活动,建立起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群体。

(四)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提升管理水平。

做好敬老院工作绝不是民政部门一家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呼吁全市人民为敬老院奉献爱心,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争献爱心,热心为五保老人服务的浓厚氛围。鼓励市民和学生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敬老事业的支持和帮助。针对五保老人普遍年纪大,健康状况不佳,经常进医院看病,非常不便,卫生部门应为五保老人提供专门的医疗卫生服务,定期定点开展服务,方便老人看病和保健。供水、电力、天然气、广电等部门可对敬老院的水费、电费、气费、有线电视收视费给予优惠或减免,减轻敬老院的财务负担。 消防、食品等部门,加强指导监督和定期检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财政、审计、经管等部门要加强敬老院资金使用情况的指导和审计,确保敬老院资金的专款专用,用到实处。镇政府要选配好德才兼备、充满爱心、积极能干的敬老院长,民政部门要加大敬老院各项管理、服务规章制度执行落实的指导监督力度,严格各项责任目标考核,依规兑现奖惩,以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敬老院要真正把入住对象作为亲人照顾,认真做好入住对象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耐心细心照顾好入住对象的起居生活,引导其力所能及参加院务和文化体育活动,使他们时时处处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幸福快乐地在敬老院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