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讨
【调查研究】关于提升燃气安全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2-03 10:39:36  来源:  作者:
    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事关人民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城镇燃气连接千家万户,是城市的“生命线”。2023年6月21日的宁夏银川燃气爆炸事故令人痛心,教训极为深刻。今年以来,为切实提升全市燃气本质安全水平,丹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住建及燃气主管部门、港华燃气公司等政企负责同志,先后赴山东省莱阳市,青岛市崂山区、即墨区三地,学习借鉴智慧燃气建设、农村燃气运行管理、燃气企业日常管理规范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做法;随后又组织专题座谈,详细了解城镇燃气安全工作进展情况,详尽分析问题,梳理对策建议,致力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丹阳城镇燃气安全工作紧紧背靠“一年小灶”向“三年大灶”深化转变的重大要求,不断提高工作站位,积极主动自加压力,周密细致组织实施,安全有序夯实责任,三年来没有发生过亡人燃气安全事故,各项工作稳中有进。

    一是注重统筹推进,做到事前有部署。制订《丹阳市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构建政府、部门、企业、用户四级责任体系,召开专项会议11次,层层传导压力,狠抓工作落实,强化风险防控。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住建、商务、市管、应急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城镇燃气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布局实施网格化管理,在格中明确燃气企业安全管理员、街道社区安全协管员、燃气主管部门联络员,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统筹协作。

    二是筑牢安全防线,做到事中有推进。狠抓供气安全。一面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促使企业在自查、接受督查、专项检查中,完成382个各类问题隐患整改闭环;一面广泛应用城镇燃气瓶装液化气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名制购气完成登记数达20671户,安全用气实现可追溯,企业规范经营意识更加浓厚。聚焦重点场所。紧盯重点场所(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餐饮等)用气安全,按照“三管三必须”等要求,通过主管部门重点查、供气企业入户查等方式,推动用气企业单位落实燃气使用安全主体责任,凡整改不到位者或拒绝不配合者一律停止供气,以倒逼机制严格保障整治效果。突出重点区域。以2000年为分界线,对节点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燃气管道、调压站、燃气引入管、立管以及管道穿越楼板部位等基础设施,全面实施更新改造,并同步完成所属管道天然气场站及燃气管道建档工作,做到供应与使用全天候实时监控。

    三是注重宣传引领,做到事后有总结。一方面,牢牢把握“宣传教育”与“应急演练”两个核心要素,大力开展燃气安全使用宣传,面向燃气用户发放安全使用手册8万余份,线上宣传298则,特别是今年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应急演练20余次,有效提升紧急情况处置能力。另一方面,结合往年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明确2023年城镇燃气安全工作方向,即通过“关停并转”多种方式,对全市16家瓶装液化气企业实施整合,构建2-3家标准规范的管理性燃气公司,以全面补齐燃气安全领域的最后一块短板。

二、存在问题

    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丹阳城镇燃气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调研中发现一些安全隐患仍不容忽视:

    一是少数老年燃气用户安全用气意识仍不强。从城区看,在一些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的老旧小区,年轻群体基本已经搬离,以老年住户居多,有的年龄较大,有的行动不便,这部分人安全用气意识相对不强,存在着潜在的用气风险;从农村看,一些以使用液化瓶装气为主的老年群体,平时不太注重对灶瓶连接软管或阀门的检查,有些橡胶管自行购置,存在老化或被鼠咬后形成泄漏而不自觉,易酿成安全事故。

    二是第三方野蛮施工破坏燃气管道偶有发生。实际中,虽然燃气企业在重要管线处,均贴有地标,且在智慧燃气平台的作用下,已基本实现了燃气管理的信息化,任何节点发现泄漏或者破损,均能及时予以处置。但是由于城市建设初期,在管道布设上的理念不够超前、不尽科学,市政管道在同一地下空间叠加布置。当出现检修等施工需要时,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仍存在着燃气管道被破坏的现象,形成突发的燃气安全事故。

    三是县级燃气安全监管工作体制机制不顺畅。从市级层面看,燃气安全有明确的责任单位(燃气办),由专人落实上级专项工作要求,对责任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部署、推进。但落实到乡镇一级,则由于对口部门不一致的原因,有的归口至经济发展部门,有的归口至建设部门,且监管人员也不够固定,相应的专业知识也缺乏。尽管乡镇高度重视燃气安全工作,但实际中,上级部门相应的工作部署安排,在基层推进仍不够顺畅。

三、对策建议

    一是增强燃气安全意识。燃气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一季度全国发生各类燃气事故达140余起,其中哈尔滨某小区燃气爆炸、长春市朝阳区某居民户连接燃气灶具至橡胶软管外力损坏引发闪爆等事故,均造成了人员伤亡。这再次发出警示,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在“时时放心不下”中,紧盯苗头隐患,加强安全防范,杜绝野蛮施工,切实防灾减灾。

    二是压实各方监管责任。燃气安全具有多点经营、风险各异、

全社会覆盖、多部门监管的特点,隐患排查排除需多方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有效实施。要贯彻落实丹政办发[2018]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燃气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专责督导督导,理顺工作机制,燃气安全主管部门也要在执法与管理中发挥好牵头管总作用,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提高财政保障水平。一方面,莱阳等地利用数字化技术推进智慧燃气建设的经验表明,按固定比例配比财政投入,改变单纯依靠燃气企业安全投入的现状,是提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全国多地已实施气价联动新政,对保证燃气供应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持续增加安全投入意义重大。应立足市情实际予以借鉴,积极稳妥加大安全资金投入。

    四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既要经常性组织各燃气企业开展燃气事故应急演练活动,充分锻炼紧急情况下的及时响应及应变能力,推动燃气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也要多走进社区、学校等场所,精心设计通俗、简便、易接受的宣传片和画册,向老年人、学生群体精准科普,力争把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措施讲深讲透,共同提升全社会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救援能力。

    五是释放人大监督效能。要依托“丹办[2022]22号文件(《中共丹阳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市、镇人民政府向同级人大报告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报告内容“1+N”制度功效,以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燃气安全工作为起点,用好跟踪监督,做好持续督办,合力推动燃气安全工作系统化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市人大环资城建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