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丹阳市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5-08-13 09:44:59 来源: 作者:
市人大代表工委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作出重要部署。近年来,丹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抓行业、促发展、惠民生”理念,按照“行业为组、混合编组、多级联动”的形式及“讲政治、重规范、求实效、促发展”原则,探索在行业协会商会中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开辟人大代表专业化、精细化履职新路径。自2022年以来,全市12个镇(街道)已成立8个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吸纳各级行业人大代表100余名,各站点聚焦本行业领域发展向各级人大提出代表议案建议23件,其中议案1件、重要建议5件,撰写调研报告18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贡献了人大力量。
一、我市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主要做法
高标准打造“聚能阵地”,“满天星”融成“一团火”。以建章立制为保障。立足我市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化程度高、协调能力强、经济工作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市人大出台《关于在行业协会商会中探索设立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及党组织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为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顺畅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以整合资源为核心。各镇(街道)结合本地区特色产业建立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例如曲阿街道、司徒镇、陵口镇分别以“眼镜行业”“花木行业”“皮鞋行业”等为主题冠名,构建起纵向与横向相衔接、行业与地域相统筹、人大代表与选民群众相促进的代表联络格局。以特色阵地为桥梁。各站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活动、代表联系接待选民等六项运行制度,依照代表联络站“十有”标准进行基础设施配置,条件成熟的站点结合行业特色增设互动体验性场馆,例如导墅镇户外旅游行业代表联络站内设有爱国主义教育建模馆、代表书屋、书画创作室、电商直播平台,免费为人大代表、选区选民和居民提供学习交流场所。
高水平凝聚“专业智慧”,“小阵地”释放“大能量”。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在打破固有行政区划分组基础上,采用专业定向方式组织代表进站活动,破解行业发展难题,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市人大下发《关于市人大代表小组开展活动的意见》《代表小组活动暂行办法》《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意见处理办法》等文件,规范各站点活动开展。力争“自选动作”有特色。各站点在文件指导下,围绕与本行业有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每季度活动至少1次。例如,陵口镇皮鞋行业代表联络站聚焦“皮鞋企业工废处理难”问题组织代表和选民专题视察调研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在市人代会期间提出“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固废垃圾处置的建议”,被大会确定为重要建议,由市人大在闭会期间进行重点督办,市长专题听取办理情况汇报并推动办理。延陵镇“蒲公英”行业代表联络站以优秀党员民警为主体,每月结合职能特点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反诈宣传、帮扶助困、警示教育等活动,在履职尽责的同时释放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各站点累计开展活动30余次,共联系行业、企业、专业领域选民约1000余人次,收集并处理选民意见建议120余件,有效解决了一系列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高质量推动“成效落地”,“金点子”结成“金果子”。赋能业态创新。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人民群众的诉求有效转化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例如司徒镇现代农业园区行业代表联络站代表在广泛收集选民意见后提出“关于在杏虎村增设公交线路及班次促进农旅一体化的建议”,得到了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和市政府批准,即将开通交通旅游专线,此举将有效推动农旅融合,激发经济活力。释放品牌效应。联络站作为聚集行业优秀人才、畅通民情民意的重要平台,既要“栽好梧桐树”,更要“引得凤凰来”,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本行业专业人士加入进来。例如珥陵镇农业专业合作社行业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评比、展示与培训会议,获得江苏省首批“苏米工匠”、“丹阳优质稻米”活动优质奖等荣誉,通过多渠道宣传切实提升联络站影响力,拓展代表履职平台。引领行业发展。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同时切实有效地推动了行业发展。例如,今年11月上旬,开发区眼镜行业代表联络站组织眼镜企业近40家、眼镜行业人大代表和企业家共200多人赴香港组团参加第32届香港国际眼镜展,276平方米的中心位置品牌展区和丹阳眼镜推介专场向世界展示出丹阳眼镜的实力,也为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两年来,丹阳市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克服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两道难题,但对标上级精神和建站宗旨,仍有不足。
一是少数人大干部与人大代表对联络站建设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把“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与传统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混为一谈,行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联络站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部分活动开展与行业特色结合不够紧密;
三是阵地建设有待完善,制度配套有待健全,部分镇(街道)还未打造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个别站点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存在短缺等。
三、关于深化我市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下一步,丹阳市人大将把加强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贯彻中央精神的具体实践,使联络站真正成为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平台,使人大工作更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建强代表履职“学习站”,激发代表活力。向理论知识学。市和镇(街道)各级层面每年开展1—2次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参与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意识。向先进地区学。组织行业代表“走出去”,把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来,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站新思路。向人民群众学。推动代表在行业中履职、在行业中学习,常态化进站联系企业和选民,每位代表挂钩对接至少3名选民,经常性收集意见建议,为各行业高质量发展谋思路、找路子。
打造行业发展“加油站”,贡献人大力量。充实活动内容。各站点结合本行业特色开展活动,确保活动有主题、有效果、有特色,积极把站点活动延伸至村(社区)、企业、市场、项目现场,提升社会知晓度,拓宽联系群众渠道。创新活动载体。深入推进“人大代表‘亮身份’、民情民意‘码上办’”工作,推广使用民意征集二维码,为群众创设“全天候式”联络平台,保障代表经常性、广泛性地听取选民意见。注重成果转化。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引导代表围绕活动主题和行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每个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每年至少形成一篇促进行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提出1—2条高质量议案建议。
构筑便民利企“服务站”,强化运行保障。科学合理布局。充分挖掘各镇(街道)特色行业,打造“一镇一品牌”“一街一特色”联络站点,争取2025年在全市12个镇(街道)实现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各工委挂钩联系各联络站制度,纳入对基层人大考核内容,形成各级代表进站履职活动的量化约束机制,完善代表建议和选民意见的处理机制,推动代表进站活动成果及时有效转化为为民办事的实在成果。加强服务保障。积极争取党委支持,落实专人负责站点日常管理,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来保证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真正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实践证明,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立,丰富了我市代表履职的活动内容,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升了代表履职质效。下一步,丹阳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化此项工作,推动全市人大代表工作更加注重围绕中心、提质增效、服务为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丹阳人大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