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讨
关于丹阳市电梯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建议
时间:2025-08-13 09:53:44  来源:  作者:

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
    随着城镇化推进,电梯作为“上上下下”出行的基础性工具,已遍布楼宇大厦,融入了群众日常生活。“云南弥勒电梯事故”以及往年荆州扶梯“吞人”事件的曝光,时刻提醒电梯安全不容忽视。近期,丹阳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针对电梯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4年9月,丹阳市纳入特种设备监管的在用电梯保有量为9260台,其中乘客电梯5855台,载货电梯2838台,杂物电梯243台,自动扶梯287台,自动人行道37台。全市电梯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的共1928台,占比20.82%,其中15年以上的电梯423台,占全市电梯总量的4.57%。
    为切实维护电梯使用安全,丹阳市坚持聚焦民生关注重点,以避免事故发生为目标,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切实加强电梯安全监管。一是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特检所检验检测人员队伍建设。33名职工中持有各类检验检测证63人次,其中电梯检验持证人员12人,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开展现场检查、日常督查、各类联合检查等方式,落实电梯安装、使用过程相关要求,进一步压实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开展隐患排查。重点抽查老旧小区电梯以及未登记电梯以及酒店等餐饮经营单位使用的杂物电梯,切实消除事故隐患。二是提升维保质量。优化维保市场,强化维保监督检查,开展对电梯维保质量抽查,对发现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的维保单位及时查处,确保严格落实电梯维护保养安全技术相关要求。三是创新监管模式。探索电梯“容缺机制”,在确保安全使用前提下,对手续不全或维保资金缺失的居民小区电梯启用“容缺机制”,保障群众便捷出行;推行电梯“保险+服务”,切实降低电梯运行综合成本;强化“特种设备云平台”应用,实现监管信息数据共享和高效衔接;做好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对投用15年以上电梯老旧电梯开展安全排查,对风险较大的55部老旧住宅电梯进行安全评估,督促消除隐患,积极推动做好超长期国债支持锦轩华庭22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项目申报。
    二、当前电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电梯总体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但是电梯保有量持续增长,老旧电梯快速增加,调研发现一些潜在风险隐患不断积累。
    1.特种设备监管力量相对不足。随着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市场监管部门专职特种设备检查人员相对较少,人均监管电梯已从2018年的128台提升到现在的237台,未来5年超期服役的老旧电梯数量持续攀升,监管的压力逐年增加,需要更加有效的措施,提升监管效率和水平,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2.物业企业服务能力不足。专业能力欠缺,难以对电梯维保单位的保养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和验证;一些物业企业从利益角度出发,尽可能控制电梯使用管理成本,对应当更换的电梯零部件不能及时更换,导致电梯带病运行等。
    3.维保市场规范化程度需要提高。存在低价竞争现象,一些维保单位为降低成本,简化工作流程、降低质量要求,给电梯安全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4.电梯维修、改造存在资金制约。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虽有一定政府补贴,但是对比加装资金需求仍有较大不足,业主难以达成共识。15年以上居民小区电梯更新目前缺乏长期政策支持。
    5.安全乘梯意识淡薄。乘客不爱护电梯设施、不文明使用、客货混用等现象屡有发生。
    三、几点思考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深入落实政府电梯安全监管职责,将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及时协调解决电梯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市场监管、住建等相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加大电梯安全工作经费投入。镇区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协调处置电梯安全运行中产生的矛盾纠纷,落实电梯日常运行、维保更新经费支持。将电梯安全评估纳入部门年度预算,持续做好经费保障,对电梯故障频繁或投用15年以上老旧电梯进行安全评估,依据评估风险等级,“一梯一策”提出整改措施,指导督促使用单位消除隐患。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托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有效的智慧监管措施,切实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出台支持电梯更新的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项目纳入财政补贴范围,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回应民生期盼。
    2.强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强化电梯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健全市场监管、应急、住建等部门联动机制,抓好电梯土建工程的质量监督,着力从源头解决井道渗水、底坑积水等影响电梯安全使用的问题;完善物业维修基金管理制度,为使用物业维修基金进行电梯维修提供支持和保障;督促物业企业落实好电梯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将物业费中的电梯运行维护费用单独列支、专款专用,保障好住宅电梯日常维护的经费。加强电梯维保行业监管。严格行业准入规定,建立完善电梯维护服务质量监察体系,坚决查处无证运营及无证上岗行为,规范行业有序竞争,加大维保作用人员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维护技能和保养质量。
    3.围绕群众关切,推动电梯民生服务不断加强。一是强化社会监督。发挥社会监督机制,积极响应群众诉求,倒逼电梯使用、维保单位等主体责任的落实,大力提高全社会对电梯安全的关注度、参与度和认可度。二是强化电梯安全宣传。向社会普及电梯安全常识,在“安全生产月”“电梯安全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时段,采用“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多种途径,宣传电梯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提高公众对电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宣传载体和渠道,多场景增加电梯公益广告投放,提高覆盖面和渗透率,引导公众文明、安全使用电梯。三是强化电梯安全应急演练。结合典型事故案例,现场宣讲安全知识,增强市民自我保护能力,着力推进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
    (丹阳人大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