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老区相对薄弱乡镇延陵镇的调研
时间:2025-08-13 10:01:09 来源: 作者:
延陵镇人大
延陵镇位于丹阳市西南部,西接镇江市丹徒区、南邻常州市金坛区,属省级茅山革命老区,是丹阳的四大古镇之一。全镇辖13个行政村和3个城市社区,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6019公顷,水面面积2300公顷,常住人口6.1万人。境内香草河、通济河贯穿而过,庄湖湿地、蒋巷候鸟基地、蛟塘湖泊交相辉映,312国道、122省道、233省道、丹西路、丹延线、丹行线、延茅路等交通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
一、2023年经济总体情况
2023年,延陵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62亿元,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5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31002元。1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050.8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453.56万元,村均收入157.76万元,基本完成2023年丹阳市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20万元的目标任务。村均经营性收入111.81万元,占比达到70.9%,比2022年经营性收入占比提高了9个百分点,集体经济结构比较稳固。
从收入情况看,总收入超过200万元的有2个村(联兴村264.11万元、东皇村206.86万元);总收入140-200万元的有2个村(九里村188.89万元、大吕村149.12万元);总收入130-140万元的有3个村(延陵村139.74万元、利民村133.31万元、行宫村131.42万元),总收入120-130万元的有6个村(延星村125.3万元、柳茹村124.3万元、宝林村122.8万元、赵巷村122.28万元、松卜村121.58万元、麦溪村121.1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占比超过60%的有11个,村集体经济活力较强;占比低于60%的目前还有2个村且全部低于40%(行宫村39.6%、柳茹村30.2%)。
二、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一是文旅产业效益显著。延陵镇立足“季子故里,诚信文化”品牌,与句容市茅山风景区管委会、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共同签订了“大茅山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构建大茅山旅游格局,九里村创成省级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九里老街芳华再现”乡旅项目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业态创新示范项目,景区为省丹中“携手共建、共育英才”德育教育基地,承办过东方甄选知名主播直播活动,去年单日客流量1000余人次,创上半年最高纪录,全年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300余万元,其中国庆期间接待游客3万人次,收益达70多万元,带动柳茹、宝林等周边村庄参观客流量同步增长,助推村集体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二是乡村振兴坚强迈进。延陵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水稻6.27万亩、小麦6.07万亩、大豆1540亩稳产保供任务。成功申报2023年省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5800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镇江市级3家、丹阳市级9家。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115人次,延星村杨平家庭农场创成省级示范,宝林村志南家庭农场成为省级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全省首个“太湖3号”青虾繁育基地落户延陵镇行宫村,平均上市规格比例提高11.3%,年繁育种虾能力近1万斤,每亩青虾净收入达5000元,亩增效1000元左右。大吕村兰洋岸种植基地小麦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大吕硒米获评第三届“丹阳优质稻米”评比银奖,该村正在创建镇江市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柳茹村清单化推进土元养殖基地项目,主体建筑现已完工,今年将落地创收见效,为实现村集体收入多元化、最大化奠定了基础。
三是镇村面貌大幅改善。实施人居环境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创新“门前五包”积分制和“集中整治+定期清理”模式,整治成效显著,受到镇江市政府多次表彰,延陵村被《镇江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九里村、柳茹村获评镇江市十佳美丽村落。投入350万元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县道绿化养护、前朱线部分段改造和偶甲桥维修等工程。总投资638万元的澳都花城外部雨污水主管网改造工程及小区内部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竣工验收。中央环保督察4个点位7件信访件整治工作全部完成。全面完成太湖流域62个排口整治。整治工业“散乱污”企业8家。完成省督办件永鑫建材厂固废处置工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联兴村、麦溪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既有建筑三年整治行动639户、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198户、农房改善145户,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3户。投入165万元推进杨北桥新建工程,投入63万元开展后青墩桥、吉龙桥拆除及岗下桥、延南木桥、皇庄桥维修工程,守护群众出行安全。
四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年累计支出特困、低保、重残等各类困难群体兜底帮扶资金1470.6万元,惠及17000余人次;慈善救助和临时救助资金43.12万元,惠及823人次;优待优抚资金851.8万元,惠及8213人次;乡村公益医疗互助平台发放177.36万元,惠及2493人次。全镇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个,延陵敬老院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顺利验收。多方协调、稳妥推进延陵学校合并,集聚优质教学资源,持续优化教育布局。投资200余万元改善麦溪卫生院住院环境,积极开展延陵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提升医疗质量。不断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开展送戏下乡等文艺演出20余场,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新编革命现代锡剧《陈毅在延陵》首演取得圆满成功。建成延陵镇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了“大治理”“大调解”“大救助”体系建设质效。
三、薄弱环节
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但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延陵镇乡村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难题和挑战。
一是“头雁领航”效应亟需补强。“村子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目前村级领导班子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偏低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企业家、致富能人、复退军人身份的优秀人才较少,有能力有思路的能人任村党组织书记的占比不高。极少数村还村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尤其是近年来乡村人才流失,在村两委干部选拔、储备上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
二是差距明显短板亟需补强。各村总收入差距比较明显,发展不够平衡,呈现两极分化的沙漏型结构。资源型、文旅型村庄招引项目较多,而一般型村庄受资源、资产、资金等限制,发展办法还不多、振兴进程还较慢。比如,柳茹、九里等旅游资源丰富的村,能依托闲置资源、土地优势和历史文化特色招引省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促进村级集体稳定增收。但松卜、利民等自身资源禀赋不足、区位条件不太理想的村,想要顺利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招引项目促进经济发展还有一定困难。
三是产业结构弱项亟需补强。产业结构不优,农业存在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精,品牌杂而不亮等问题,产销衔接不紧密,农产品市场转化率低。该镇稻鸭共作特色产业虽然在区域范围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受到稻米运输成本高、储藏要求高的限制,难以扩大本地特色稻米的销售范围。类似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品大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深度加工较少且经营粗放,导致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链条仍然偏短、价值链条单一,农民卖的大多还是“原字号”“初字号”农产品。
四是基础设施资金缺口亟需补强。延陵镇乡村振兴线长面广,任务艰巨,产业发展扶持、人居环境整治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近期和美乡村连片建设为例,区域内培育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4547.85万元,其中现有丹阳市级资金1230万元,延陵镇级资金575.6万元,村级资金约464万元。整体财政拨款数量有限,仍然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路农路、水利设施、人居环境等建设。
此外,从更深层面分析,村集体经济增收面临城镇化加速、城乡统筹失衡、农村人口转移、乡村人才流失等客观困境。尤其是对于地处茅山老区的延陵镇来说,大部分农村家庭已经在城市购房,留在农村的大多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村发展活力受到长久制约,给村级资产资源的价值带来深远影响。
四、下一步举措
(一)加大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力度。一方面,继续深化实施“千万工程”,持续推动农房改善,稳妥谨慎推进国土空间全域整治试点申报工作,加快撤并类村庄整合,大力整治破旧房、危房和闲置用房,破除农房空心化问题,全力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形象,全面释放农村沉睡土地资源,重点、打造具备新型乡村旅游载体功能的村庄,全力推进麦溪村农村集中居住试点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有效整合基础设施投入,紧抓创建全国红色旅游乡村的契机,推动“四好”农路、美丽河道等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建设深度融合,串联沿线特色农产品区、特色田园乡村和景观小品,重点推进丹行路、延茅路等主干道的节点提升。
(二)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积分制融入村民日常生活和工作,通过“积分效应”下大力气打通上面热、下头冷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意识。各行政村立足本村实际制定符合本村实际情况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垃圾清理集中整治管护方案》和《积分制红黄榜实施细则》。将积分制公示牌张贴在自然村显眼处,提高农民群众参与村庄清洁和长效管护的主动性、积极性。针对“两部”“四沿”等薄弱环节,出动机械、上足人工,动员村民清理农村积存垃圾、河塘沟渠漂浮物、农业废弃物等,切实提升村庄内、外部环境质量。设置指标充分考虑群众意愿,评分小组成员得到村民群众的认可和信服,对试点村所有村民房前屋后的卫生环境状况进行巡查并现场打分,结合乡风文明建设情况,按得分高低进行积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交办,限期整改到位。今年,还将积极推进“小菜园”模式,组织各村梳理房前屋后的零星菜地、闲置空地,利用好残砖碎瓦、废旧物品,结合本村的文化风貌,打造成“小菜园”、“小花坛”,由周边村民负责日常种植及管理。在美丽宜居村建设中将“小菜园”一并纳入34个自然村建设,按照和美乡村创建规划提升自然村实现“小菜园”全覆盖。
(三)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立足“季子故里,诚信文化”品牌,与句容、金坛加快依托“大茅山旅游发展战略”合作构建大茅山旅游格局,坚持依托但不依赖的思路,放大自身旅游要素补充优势,进一步用好现有资源,带头做大做强文旅板块,全力打造出区域优质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目标。一是市场化推进实体运营。用好丹西片区文化典故丰富、水系河道环绕、农田村庄层次分明的特点,明确九里旅游片区“文化福地、湿地小镇、休闲乡村”三大战略定位,推动文旅公司正式实体化运营,进一步加快与同程控股等社会资本方洽谈,积极引进专业第 三方参与文旅产业建设、管理和运营。二是差异化打造特色品牌。全方位对接周边乡镇,联动整合香草河、大吴塘水库、碧云天等文旅农旅资源,差异化打造特色示范区、农业观光园、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度假庄园5种产品品牌,串点成线、抱团成块,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合作互惠格局。三是融合化实施文旅产业。坚持“一镇有四季,九里不同景”的运营理念,充分发挥好文化赋能作用,进一步发掘区域内人文历史和资源禀赋,在融入“大茅山旅游IP”的同时,弘扬季子诚信文化、新四军红色文化、岳贡忠义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持续打造粉黛节、丰收节、采摘节等节庆活动,明年重点围绕贺甲战斗胜利85周年推出系列文旅活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特色发展胜势。
(四)焕发红色资源崭新生机。从2023年开始,持续开展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运用,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延陵红色名片:一是打造以九里全国美丽红色村为重点,统筹九里村、柳茹村、宝林村三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优势资源,串联九里景区、柳茹贡氏宗祠、庄湖湿地等景观,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景点布局,一体化构建“一村一品、共融共兴”的全域旅游格局。二是重点强化贺甲战斗遗址、老兵工作站、地下通讯站等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整理充实相关红色史实,配备红色讲解员,挖掘地下交通员韦金法等红色英雄的真实故事,收集《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关于延陵战斗的新闻报道,打造廉政教育基地,展示中国共产党铁的纪律,深入贯彻新四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革命传统。三是打造占地60余亩的国防教育基地,购置军事装备及科技类设备,创新开发军事类体验项目,强化国防意识教育。四是充分利用九里老村周边田园,打造以九里农场、稻田池鱼、农家慢食为核心种养区的“薪”休闲农业示范区,融入蔬菜种植、林木培育、捕鱼垂钓等多样化的农事体验活动,吸引更多拥有乡土情怀的游客、文创者及乡贤回归乡村、建设乡村。
(五)推进创业富民提升乡风文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带头致富能力和成效,推广“党员+合作社”形式,发展稻鸭共作大米种植、鱼虾蟹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搭建“支部+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关注困难党员、五保户、革命后代等群体,不断提升党内关爱温度。健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机制,促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采用“村党组织+党员志愿者+村民”联动方式,开展文明户评比、流动普法等活动,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和就业创业,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
(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虽然全该镇各村的历史沿革、区域位置、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各有不同,但都结合实际进行了多方探索,发展更多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增加集体收入。突出的有:九里村利用乡村空间、地域文化等丰富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打造粉黛花海、儿童乐园、农耕文化展示馆等设施,举办季子文化旅游节、国潮庙会等大型活动。今年,九里村正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项目,预计在建设农耕文化展示馆,引进培育“武香粳9127”等新品种稻米,打造80亩新品种种植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就业岗位5个,增加村级收入15万元。柳茹村将原杭甲小学闲置资产盘活再利用,建成土元养殖基地项目,每年增加村级收益14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个,辐射周边农户50余户,带动每户农户增收约3万元。行宫村积极扩建青虾养殖基地,计划投入120万元对100亩养殖塘改造升级、建设青虾交易市场,减少运输成本,提高就地交易价格,满足周边地区6000余亩的青虾养殖户种苗需求,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东皇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的“村社合一”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建设无人化农场,注册“嘉福”稻米品牌,形成“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产业链。今年,东皇村计划投入90万元购置秸秆打捆机,提升秸秆作业效率,目前已签订秸秆回收协议,预计至少回收6000亩秸秆。
(七)积极争取财政金融支持。多渠道多方面的整合筹措乡村振兴资金,优先向片区建设倾斜。目前重点是打造九里红色美丽村,尽最大努力建设好九里农耕文化展示馆。积极向省文旅部门争取资金用于江苏省文保单位修缮季河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和运营砺戟军事装备体验区。同时向丹阳市相关部门争取市级资金,建设红色纪念场馆与廉政文化教育一体化基地。
(八)凝心聚力开创振兴新貌。按照丹阳市委市政府年初出台的《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浙江慈溪为榜样,全市各级各部门包括我们老促会将主动介入和参与延陵镇乡村振兴工作,推动以产业发展带动全局发展,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助推产业增效、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增加,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以及乡村治理效能。延陵镇也将按照丹阳市里制定的“富民强村六个一”挂钩帮扶行动方案,组织镇机关事业单位、优质企业、金融机构、基层站所、两新组织等单位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与行政村结对帮扶。与镇江市政府办公室、丹阳市农业农村局、税务局等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等服务团队,江苏安得利、北鸿实业、盛泰气体等优质企业,丹阳农商行等金融资源挂钩帮促结对,定期对接加强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完善并积极实施科学合理的经济和村庄发展规划,开源节流,强村富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延陵镇向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强镇迈进。
(丹阳人大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