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高新区产业加速器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5-08-13 10:03:04 来源: 作者:
云阳街道人大
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云阳街道代表团李瑞扬代表提出了“关于建设高新区产业加速器的建议”。围绕这一建议的交办督办工作,6月1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赵立群召集云阳街道人大工委、相关部门、相关代表和高新区部分企业,召开督办会议。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督办组达成共识支持建设高新区产业加速器。
一、加速器是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
包含创新加速器在内的孵化链条建设是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是培育创新产业的重要载体。孵化载体凭借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已成为孵化高科技企业、孕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阵地。据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22》统计,2021年,全国创业孵化载体在孵企业及团队拥有有效知识产权14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21万件。孵化载体在孵企业R&D总支出831.47亿元,同比增长2.83%,在孵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6.68%。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28.9%,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11.1%。毕业企业上市和挂牌累计653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有103家为孵化载体毕业企业,占比1/4。科技创新创业有力带动高质量就业,2021年,全国创业孵化载体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接近69.8万家,共吸纳就业498.32万人,同比增长3.5%,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50.1万人。
二、当前创新加速器建设的三个方向
创新加速器以孵化器毕业企业和高成长科技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加速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成长、培育发展新兴和未来产业为主要目标,整合各方面资源,对入驻企业进行高质量培育服务。2024年4月,工信部火炬中心明确指出,要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引导孵化载体向更高能级升级,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当前创新加速器发展的三个重点方向:一是链条延伸型加速器。主要承接孵化器毕业企业,以有规模扩张需求的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二是专业服务型加速器。聚焦具体产业领域,依托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主体,重点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三是产业生态型加速器。以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为核心,引导产业链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这三个方向的创新加速器,是孵化链条上的一环,顺应了企业发展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成长规律,整合了从创业团队到创业企业再到高成长企业的服务资源。同时,加速器拓展了孵化器的服务空间,与前端服务体系融为一体,构建出“接力式”创新创业服务链。
三、省内及周边先进地区加速器建设成效
根据《2022江苏科技创业孵化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全省省级以上加速器85家,省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50家,基本形成了由千家众创空间、千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近百家科技企业加速器、超百家众创社区构成的全链条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全省众创社区超过60%建有“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过程孵化链条,实现了从团队孵化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一体化服务。
昆山市全面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园区”全链条科技企业创业孵化育成体系,2024年,昆山全市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累计达226家,全市科创载体面积达831万平方米。今年3月份昆山提出打造“三个一批”科创产业园发展图景,规划启动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开园运营一批科创产业园,“前赴后继”般接力上阵15家科创产业园,几乎覆盖昆山下辖的全部镇区,呈现出“全域科创”的局面。据估算,15家园区运营三年后,预计实现亩均销售超1300万元、亩均纳税超80万元,预计集聚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320人以上,独角兽培育企业10家以上。
四、建设高新区产业加速器迫在眉睫
孵化载体围绕产业孵化需求,集聚创新创业和产业资源,增强引领和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已是战略性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在高新区,加速器的建设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孵化项目成长期必要的空间功能配置作用。创新园培育出有加速场地和服务需求的慧创医疗、工大金凯、珠峰光电、华网融智、森克创能等代表企业,全部都是特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它们从孵化器走出去,如果有产业加速器定向承接,可以使关联企业在区域内有效聚集构成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区域内产业集聚。二是招商项目过渡的有效承载地。招商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开工、投产,时间跨度周期长、事项繁多,过程中需要有完善的配套产业服务体系做支撑,加速器可以为落地企业有效解决前期项目过渡场地、政策服务、生态融入等一系列加速服务。三是作为区域特色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主阵地。丹阳重点产业体系“4+3+1”聚焦未来产业,未来产业的实现需要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统筹布局科技成果转化,布局孵化器、加速器、小试中试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全面的孵化链条,汇聚完整的创新孵化服务。当前,加速器建设缺失的局面,造成孵化资源统筹与调配力度严重不足,甚至在无形中影响到孵化企业的快速成长和有潜力的高成长性项目落地。近三年,因缺失加速器,高新区创新园累计流失孵化企业超过15家。目前,园区发展好的企业,诸如珠峰激光、睿新气体、柏瑞鑫等企业,研发及企业注册地在园区,但是在企业产业化进度上的赋能捉襟见肘,尤其是睿新气体,因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发展,生产场地从凤凰工业园搬到延陵宾城村3000多平,近期又因场地受限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诸如睿新气体这类企业,因缺少加速器的配套,深深限制了企业发展。近期我们在对接商用净水器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发现,该项目6月份已完成400多万订单,还有1000多万的订单未交付,主要是项目初创期,无法承担城区附近厂房租赁费用。如果园区有配套空间,完全可以在园区进一步孵化。目前,创新园已孵化出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到加速阶段需要产业化推进时,孵化器帮助企业在园外零散性租用厂房已达43000平方米。目前,孵化器东拼西凑为企业对接外部不可控的场地资源,加速场地资源过于分散,无法形成有效的服务合力以及区域产业集聚,产业资源未发挥最大效能。
五、建设高新区产业加速器的几点建议
1.建立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
科创载体的建设尤其是产业加速器的建设是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关键节点,应纳入市级科技创新中心的顶层规划。市科技部门要按照《丹阳市科技创新引领服务产业创新行动方案》有关要求,以市级科技创新中心实体化建设为契机,制定具体而有效的举措,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健全产业加速器建设体系,完善创新链条建设。要秉持有利于要素集聚、项目培育、系统构建的可持续化理念,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建设,通过专业化服务团队赋能,构筑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
2.落实低成本的空间载体。
建立市级层面统筹协调机制,降低科创载体用地成本,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降低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用房成本,协同推进孵化链条空间载体建设发展。优先整合高新区内中润、韩资园及部分闲置厂房资源,同步推动科创园二期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结合市场化建设的部分高标准载体空间,在高新区内快速形成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链条体系,满足企业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发展规律,以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团队全链条赋能区域内企业健康成长。
3.成立若干产业扶持基金。
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撑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创投政策环境,营造敢投、能投、会投的创投环境。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培育发展的引领作用,聚焦重点产业,成立若干产业扶持专项引导基金,聚焦未来培育产业,完善科创载体投资功能。通过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的设立,逐步构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风险投资全链条体系,全力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加速形成“以引促投、以投促产、产投结合”的良好科技金融生态。
4.赋予支持创新的优惠政策。
深刻理解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强化创新政策体系化建设,明确支持重点和支持方式,系统梳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氛围营造、要素供给、需求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进一步研究科技项目在孵化、成长、加速、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共性需求,在空间供给、要素匹配、市场应用、金融支撑、产业政策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分阶扶持政策,适度超前做好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配套。
5.协调搭建技术应用公共实验平台。
搭建满足技术孵化所需的公共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及未来创新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创新要素集聚,搭建“平台+科创+孵化”的超前孵化模式,通过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共享实验车间、联合创新共享实验室、药品临床试验平台等,将孵化体系在技术挖掘、概念验证、成果转化等靠前延伸。以先进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为契机,通过项目发掘、概念验证、首期孵化,加速孵化赋能创新项目,提升产业特色为基底的公共技术平台质效。
(丹阳人大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