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主动作为 积极引导 在高水平小康建设中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时间:2021-05-13 00:00:00  来源:  作者:

近年来,丹阳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有效激发代表敢拼能赢的精气神,增强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跑出激情、跑出加速度,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汇聚强大力量。

一、坚持四个助推,拓宽代表履职渠道

助推经济发展。跟随“跑起来”的激情口号,围绕全市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密切关注产业强市、实体经济发展,突出“三区三园”载体建设、两化融合、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眼镜风尚小镇”建设、企业上市等方面,通过联系选民、专题调研、集中视察、专项评议等多种方式,发挥人大代表独特优势,为丹阳争先进位集聚智慧力量。同时,人大代表也是全市发展的主角,充分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在各行各业作着表率,积极投身于经济发展大局,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助推脱贫攻坚。发挥代表宣传引导作用,组织代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扩大贫困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增强其信心。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弄清乡情、村情、户情,积极为脱贫“把脉问诊”,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发挥代表扶贫监督作用,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扶贫资金预算初审及绩效听证,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监督。发挥代表扶贫济困作用,开展“高水平小康,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依托“万善丹阳”APP平台,代表积极主动认领150余户贫困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助推污染防治。发挥人大代表在监督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协助政府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等方面的作用,组织代表开展263专项整治视察、水源地视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题调研、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发现问题,推进解决一批生态建设难题,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积极引导人大代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和长效管理,用生动实践和模范引领,营造全社会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助推民生改善。引导代表当好改善民生的“勤务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会为善为,切实帮助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今年疫情前后开展“防控疫情,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近1000名代表主动参与疫情防控,问需群众,帮助群众控制疫情、复工复产,共收集意见建议120余条,捐款捐物800余万元。引导代表当好反映民意的“情报员”,经常深入基层、主动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掌握群众所虑所盼,把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上来,使党委政府更加精准把握群众脉搏。引导代表当好促进和谐的“调解员”,基层代表运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主动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密切干群关系,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深化四项机制,强化代表服务保障

坚持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加强“一府一委两院”与代表的联系,通过政情通报会的形式定期向代表通报有关情况及重大事项,主动邀请代表参与专项评议、旁听庭审等。进一步拓展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与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相关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制定重要政策时,通过召开代表座谈会、向代表发放征询意见函等方式,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和建议。本届以来共邀请市人大代表350余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1800余人次参加视察调研活动。

完善代表学习培训机制。建立“一三五”分层分类培训模式,即每年人代例会预备会议前集中组织287名市人大代表培训;根据不同时期对代表进行阶段性速成培养,在任期内分三个阶段进行初任培训、履职培训和专题培训;全体人大代表、行业代表、选区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镇街道人大主席(主任)“五位一体”,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深化代表履职管理机制。出台《市人大代表履职积分试行办法》,以履职年度为时限,从出席人代会、提交议案建议、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等方面对代表进行积分,实现履职档案内容清单化。代表小组在年终以书面形式发给每位代表当年度履职积分反馈单,方便代表了解履职情况,寻找履职差距,同时代表履职积分作为代表评先评优和连任代表候选人重要依据。

强化代表建议督办机制。在紧紧把握好提写关、交办关、办理关的基础上,重点就代表建议督办创新举措、强抓实效,做到“五个督办到位”:抓领衔督办,按照领导分工职责,将所有代表建议分类,由市人大领导领衔督办。抓主任会议督办,在下半年的主任会议上,每月专门听取两个重要或重点建议办理情况汇报。抓对口督办,人大各工委在督办建议的基础上,选择3件以上事关全市经济社会事业比较重要的建议作为重点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和跟踪督办。抓重点承办单位督办,把承办较多代表建议或牵头办理重要建议的单位确定为重点承办单位,比如市交运局、住建局等,由市人大领导领衔督办。组织市人大代表与承办单位召开代表建议工作方案见面会,面对面交流沟通,提高建议办理实效性。抓重点小组代表跟踪督办,把代表建议提的较多或代表建议被选为重要建议的代表小组,确定为重点代表小组,比如曲阿街道、延陵镇等,由市人大领导联系进行代表跟踪督办。代表建议办成率从34%提高到62.02%。

三、注重四个强化,搭建代表履职平台

强化代表活动。丰富代表小组活动主题,每个代表小组每季度选取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教育医疗等重点内容开展代表主题监督活动,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去年市级层面选出518项民生实事项目,镇级层面共选出62件民生实事;同时建立“年初问选题、年中问进度、年底问效果”的人大代表监督工作链,延伸监督触角,实施全程跟踪,做到一季一监督,半年一报告,一年一测评,让代表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截止去年年底已开工项目16个,其中城镇污水管网工程,华南桥、肖梁河桥、北环桥等项目已竣工,全年完成投资9.8亿元。规范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共组织61名镇江市人大代表、286名丹阳市人大代表、686名镇人大代表述职。规范优秀评比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共表彰先进代表小组10个、优秀代表小组组长14名、优秀人大代表62名,优秀代表建议31件。

强化联系模式。建立“多层次+多形式”联系模式,密切代表与常委会、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代表与群众的联系,通过座谈会、走访、电话等方式,及时听取代表建议,掌握群众意见和诉求。构建“网上+掌上”联系模式,积极构建覆盖市镇两级的网站、微信等信息化集群,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代表联系群众的“全天候”“零距离”。

强化硬件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常态化”为目标,深化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建设,探索推行“三定三不定”工作机制,即代表进联络站接待选民,按计划固定时间或按工作需要临时安排,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按选区进联络站或直接走访选区选民,定点与不定点相结合;接待选民可以设置主题或选民按需提出,定向与不定向相结合。

强化软件提升。加强代表工作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QQ等现代传播手段,使人大代表、人大机关、“一府一委两院”之间随时随地就代表履职开展立体式交流;探索建立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实现代表“线上履职”全流程电子化,有效提升代表工作智能化水平。

                                                                                                                       (此文刊载于《民主法治建设》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