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人民代表报》关紧制度“铁笼子”守好百姓“钱袋子”
时间:2014-05-09 00:00:00  来源:  作者:

    近日,江苏省丹阳市人大常委会出台预算初审听证规则(试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办法(试行)两项制度,这是继去年试行全口径财政预算监督以来,丹阳市朝制度理财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镇江市委常委、丹阳市委书记童国祥说:“加强财政预算监督势在必行,这不仅符合十八大的要求,而且切合群众的期盼。”
全口径财政预算监督领先一步
    “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丹阳市人大常委会分管财经工作的副主任蒋明辉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过去人大对财政预决算监督的窘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丹阳市人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去年 4月份出台财政预算监督办法(试行),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试行全口径财政预算监督。办法从程序上规范了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及决算等全过程的监督,进一步明确了市人大、市政府、财政、审计和各预算单位的职责,全方位推进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规范、公正、透明。
    蒋明辉说:“监督的第一步,是参与预算编制过程,要求部门预算编细、编实、编全,并在每年年初人代会上公开,解决为什么花钱、怎么花钱、花多少钱的问题;第二步是监督预算的执行、加强绩效管理,即建立刚性的约束机制,推行绩效评价,对预算执行实施在线实时监控,解决调整频繁、随意性大的问题;第三步则是对决算进行审议,这样就解决了人大监督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问题。”
    “通过这三步,人大就可以实现对财政预决算的全程监督,代表人民群众监督政府部门花好每一分钱。”蒋明辉说道。
介入前置对资金严格把关
    任何好的办法,只有执行好才有收效。办法出台后,丹阳市人大要求财政部门严格按照监督办法,倒排时间,从每年 7月份就着手布置下一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使各预算编制有充裕的时间酝酿和考虑,制定出准确细化的预算方案。
    丹阳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岳兆庆在人大工作多年,是一位“老人大”。在他看来,“没有细化的‘账’,人大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审查,监督很容易形式化。”在预算编制、审核、批准、执行、审计、考核方面,人大事前介入、主动参与对预算编制情况的初审,把握“合法性、政策性、完整性、可行性”的原则,认真负责把好第一道关。据统计,去年 10月底,丹阳市全面完成全市 88个一级预算单位项目预算和 116个政府专项预算的初审,共核减部门经常性项目预算 2.48亿,核减率16.8%;核减政府专项经费 4.36亿,核减率 22.5%。例如,城区原公安局办公楼搬出后,政府安排环保、城管两部门入驻办公,原本新装修经费预计达 2500万元,通过初审,预算最终压缩至 500万元,省下了 2000万元。
    “人大从源头抓起,参与预算编制审核的全过程,效果很好。”丹阳市财政局局长徐国庆说。作为“管钱的”,财政局不仅没有感到约束,反而感到有章可循了。

制度理财不断推向深入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看紧政府的“钱袋子”,信息公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丹阳市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下,2013年,丹阳市开始实行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度,有重点地选择民政、卫生、环保三个民生热点部门,在网上“晒”出预算,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此举得到百姓的好评。有网友说:“以往政府的账,老百姓根本无从得知,现在财政逐步公开了,我们也能了解钱花在哪里了。”据介绍,2014年预算公开的部门将增至 12个,到 2015年全市所有部门实现全面公开。
    财政预算监督的落脚点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对此,丹阳市人大表示:“预算管理工作的重心必须由日常管理向预算编制和绩效考核评估两头延伸,形成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的良性互动和循环。”随着预算初审听证规则(试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办法(试行)两项制度的出台,将有效规范部门预算项目编制的执行目标和考核评估标准,真正把财权使用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此外,丹阳市人大还尝试聘请财经咨询专家,向他们借智借脑,积极发挥财经咨询专家的作用。
    丹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聂刚健表示:“财政预算监督是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钱袋子’,责任重大。目前,丹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在以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一条财政预算监督工作的新路。虽然前路艰难,但为了百姓,我们一定会坚持走下去!”  

注:本文刊登于《人民代表报》2014年4月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