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下午,丹阳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既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精神,又紧密结合镇江实际,任务重点突出、具体明确,措施务实扎实、有力有效,大家一致赞成三个报告。
黄利民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特色明显、主题鲜明,全篇贯穿了中央和省市委有关精神,是一个凝聚人心、实事求是、振奋人心的好报告。建议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同时,要注重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茅仲华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回避镇江发展过程的问题,充分贯彻了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两聚一高”的精神,更为今后五年的发展描绘了蓝图。建议进一步焕发发展的自信心,立足本地的区位及生态优势,加强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提振经济实力,增强老百姓的民生幸福感。
陈可可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令人非常振奋,实事求是,没有大话、空话,用数字、项目说话;切中要害,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体现了很强的责任担当;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深刻把握了镇江的总体优势,激发了镇江的强烈自信。建议抓住发展这个根本,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做强制造业,支持丹阳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黄春年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思路实、目标实,讲的都是大事、实事、具体事,通篇惜字如金,总结精炼有力,把大量篇幅用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上;目标定位高,用数据说话,言简意赅,对未来发展定位明确,令人振奋;措施准,掷地有声,既是源于责任,又源于自信。建议在宁镇扬一体化过程中抓住机遇,奋力作为,带动丹阳平稳优质发展。
殷国兴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非常接地气,提出了振兴实体经济的工作要求。产业强、城市强,产业兴、城市兴,建议加大力度,全力以赴打造镇江特色产业,推动供给侧改革;把低碳产业作为镇江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找准与镇江实际契合的相关产业,强力招商;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式发展,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推动企业上市。
魏国荣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实”。在语言上朴实无华,用数据说话,目标契合实际,措施扎实有效。建议把握现有难得的机遇和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提升丹阳军民融合式发展水平。
荆健康代表说,要在精准扶贫工作上,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整合扶贫资金,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措施,各级财政、审计部门严格扶贫资金监管,助力贫困村户脱贫增收。
朱小坤代表说,政府切实关注实体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民生改善日新月异,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打造诚信政府、诚信社会,创建公平正义的社会诚信机制,凝心聚力推动镇江平稳优质发展。
诸华平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让人感触很深,概括起来9个字,即自信心、自豪感、自觉性。自信心来源于报告中实事求是的数据,自豪感建立在五年的发展成就上,自觉性激发自报告中对教育改革的超前谋划。作为教育界代表深感振奋,建议加快实施教改的步伐。
张叶宏代表说,要高度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爱护,着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关爱”的留守儿童服务体系,让城市发展更多惠及民生。
陈建平代表说,要在防范金融风险,化解借贷危机上发挥应有作用,切实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取消不规范的目标考核,减轻基层工作压力。
崔桂玲代表说,要以发展低碳农业为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比如,土地治理上低碳,农药化肥上低碳;进一步推动政府向行业协会、商会购买服务。
孙艳中代表说,要实现WIFI全覆盖、无盲区,着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在听了代表的审议发言后,张叶飞代表说,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镇江发展,我们必须坚决落实市委“一切在于干”的工作导向,坚定“镇江能行”的发展自信,抢抓扑面而来的发展机遇,努力将镇江建设好、发展好,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丹阳作为镇江重要板块之一,要发挥更大作用。一是夯实产业基础,高端产业由点扩面、变点成链。产业发展除了点状的“盆景”,要努力形成片状的产业集群,放大产业的集聚效应;要围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抓好项目招引、企业培育和政策扶持,做大做强产业,在苏南争先进位。二是提升开放水平,要素集聚内外并举、内外兼修。正确把握当前全球化、国际化发展趋势,以更加广阔的胸怀,优化发展环境,吸纳企业、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切实增强丹阳的发展活力和后劲。三是增强发展自信,文化优势不断放大、化为动力。充分发挥好、利用好丹阳本土创业创新精神、崇商重商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传承好、弘扬好季子故里诚信文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风气,努力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