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参与审查项目预算(草案)编制和实施效果
2016年11月28日下午,丹阳市人大对丹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7年预算编制(草案)及2014年以来该项目实施绩效情况举行听证会,参加本次听证会32人,其中人大代表18人、社会公众10人、市人大聘请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员代表4人。参加听证人员均按《丹阳市人大预算初审及绩效评价听证办法》的规定和丹阳市人大常委会听证会公告要求产生。市政府分管市长及财政、卫计委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现场回答询问。听证会上,丹阳市卫计委陈述了该项目及近三年实施及绩效情况;丹阳市财政局陈述了该项目2017年度预算(草案)及编制情况说明,并对该项目近三年预算执行提出评价意见;第三方评价机构通报了近三年项目实施评价意见;并观看了人大专题调研制作的“基本公共卫生”实施情况专题电视片。
近2个小时的询问中,15名听证陈述人相继从项目财政资金预算安排及执行、项目组织实施、监管考核、服务质量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市政府及部门负责人逐一作出了详尽回答。
自2009年国家启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免费服务以来,丹阳市政府和卫计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不断创新,项目实施效果明显,在省、镇江市各类检查评比和竞赛活动中成绩优异,形成了丹阳项目工作创新的特色和亮点。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着宣传不到位、基层服务人才短缺、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滞后、部门配合不到位、自选服务项目不多、项目效果有待提升等矛盾、困难和问题,制约着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创新开展和深入推进。
随着项目补助标准逐年增加、项目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对照上级考核要求、群众期盼,与会代表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发展到现阶段,要从服务数量向追求服务质量转型,要从丹阳老百姓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入手,引导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创新改革,在做好“基本公共卫生”国家规定的服务项目前提下,整合资源,优化资金配置,逐步扩大服务项目,建议将丹阳老百姓高发的食道癌、胃癌等常见病早期诊断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探索出一条有丹阳特色的“基本公共卫生”慢性病防控新模式;同时,与会代表对如何进一步优化保障机制、规范和细化预算编制、安排配套的项目工作经费、深化项目实施和预防临床深度融合、完善绩效考核、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丹阳市政府及财政、卫计委领导在听证会上作了表态,下一步将以群众需求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推进健康丹阳建设,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引领下务实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入创新开展,不断增强丹阳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会后,丹阳市人大形成专题听证报告抄送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为政府和职能部门完善2017年度“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预算编制和今后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据了解,十八大以来,丹阳市人大创新财政预算监督形式,出台了《丹阳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初审及绩效听证办法》,搭建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民主评事议事平台,每年选择一至二个社会关注的民生项目,于当年11月下旬举行听证会,让部分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通过广泛调研来询问,评价项目资金以前年度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审查下年度该项目资金预算编制(草案)是否科学和合理,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供人大、政府和部门参考。从而促进政府和部门项目预算编得更加细化和精准,推动项目实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果不断提升,使人大审查预算(草案)更有针对性,形成了丹阳人大监督财政预算的亮点和特色。